编者按:人形机器人的热度,让那些幕后的企业创始人不自觉地被推向台前。这些科技新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记者专访了三位来自一线的当局者,一边是行业之内,围绕产业拐点、商业化逻辑、量产时间表等,试图去给无数好奇的旁观者解惑;一边是行业之外,聚焦科技、流量、创业,想看看科技与大众第一次如此“亲密互动”到底意味着什么,会改变什么,又会创造什么。
张正涛(右)接受记者专访(张笑嫣/摄)
人形机器人的热闹才刚开始,但北京中科慧灵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灵宝CASBOT”)创始人兼董事长张正涛跟机器人的缘分却始于后者还没“火”的时候。
2015年萌生将机器人产业化的想法,2016年从光学智能检测切入工业场景,2023年8月成立灵宝CASBOT,张正涛跟机器人的缘分源自一个乒乓球机器人项目。
2011年科技部启动乒乓球机器人项目,他与所在的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团队第一批参与,他们花了三年教机器人打乒乓球,机器人最后至少能和人对打200多个回合。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记者与张正涛聊起这段经历,以及这段经历对灵宝CASBOT发展路径的影响。
“灵宝CASBOT就是一个技术篮子,把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所有大的成果放到里面”,张正涛这么比喻,正因为这样,成立不到两年的灵宝CASBOT已有多款人形机器人,并且进入产品交付阶段。
灵宝CASBOT SE是早期产品,可实现的能力应有尽有,灵宝CASBOT 01(昵称“星期三”)可能是目前最高的人形机器人,属于大力士类型,可基于不同的需求二次开发。
“我们有比较清晰的商业化路径,先工业再家庭,先在半结构化环境里,再去泛化的环境”,这是张正涛的计划。客户越来越开放的心态让灵宝CASBOT有了更多解决方案,如果当下做不到完全依赖自主决策,可以利用传统方式补齐成功率。这是人形机器人的高流量带来的宽容度,但他认为,将热度转化为对核心技术的耐心投入更重要。
Q:本次中关村论坛,灵宝CASBOT的机器人承担了迎宾、主持等工作,下一阶段将参与什么重要项目?
A:灵宝CASBOT SE会在4月中旬参与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我们准备了两台机器人。不同的比赛考查不同的能力,有的要突出操作能力,有的是竞速能力,有的对交互能力有要求,要做到延迟小、声音更流畅等,半马核心考查的是机器人的行进速度,检验的是机器人本体的稳定性以及行动的稳定性。我们的原则是参赛的机器人不要因为提高某一项能力而裁减另一项功能,因为如果将某一项功能做得太极致,另一个应用可能会受限,还是希望我们的机器人能像人一样在各个场合表现出很好的综合能力,所以不会对参赛的机器人进行改造。
Q:当下人形机器人还处于相对早期的阶段,现在受到的高关注对行业发展是好是坏?
A:目前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高关注度是一把双刃剑。2024年国内人形机器人融资额超200亿元,各大投资机构给行业注入了资金活力,推动了人形机器人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多项政策的出台,给行业提供了明确的研发导向和场景落地支持。公众的关注可以提升社会对人形机器人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促进市场需求的增长,媒体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也有助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这个行业,形成良性循环。
但人形机器人行业需警惕泡沫化风险。社会各界过高的期望值可能导致短期内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或者引发过度炒作等问题。只有将热度转化为对核心技术的耐心投入,才能避免重蹈其他行业“概念炒作-泡沫破裂”的覆辙,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明星”迈向“产业支柱”。
Q:2024年你提到机器人行业开始迈向“智能+物理”深度融合的全新阶段,具体在工业场景,这种融合将带来什么变化?客户对这种变化有怎样的反应?
A:举个质检的例子,人眼可以检查鼠标、笔记本、茶杯,从各种角度看各种物品,但机器不行,它能检查鼠标,但不一定会检查笔记本,它也没有人手那么灵活。反过来看,人做这个工作特别费眼,尤其是看玻璃等。在“智能+物理”深度融合阶段,灵巧手像人的手一样灵活这是物理部分,机器人会具有很强的泛化能力,很快就能学会多种产品质检的操作方式,同时把数据传给工厂的大脑,再跟灵巧手做硬件的结合,这种深度融合在工业里的影响力是很大的,比如机器人可以在2—3小时学会做一种型号产品的质检。
从年前开始,很多细分领域的世界级制造业企业主动来谈,有一家梳理出了从易到难11个场景,以开放的心态让我们去尝试,现在整个行业都在寻求类似的合作方式。基本上我们的机器人可以2—3个月进行一次技术迭代,这个迭代包括硬件+软件,以及一定程度上的场景结合。
Q:现在大厂都在加大AI布局投入,切入具身智能的也不少,作为创业公司会感受到压力吗?
A:大厂入局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大厂在算力、资金和生态整合上具有优势,比如谷歌、英伟达通过开源平台降低行业技术门槛,让产业链加速成熟;另一方面,具身智能领域还没有形成垄断格局,创业公司凭借垂直场景深耕和技术差异化是有突围机会的。国家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的支持也为创业公司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环境。尽管面临激烈竞争,但我们会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找到属于自己的市场定位和发展路径。
记者 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