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一句话引爆行业——“增程式不是过渡,而是未来主力!”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再次为增程式技术“正名”,矛头直指大电池纯电车“伪环保”争议。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从被群嘲为“脱裤子放屁”到逆袭成车企救命稻草,增程式技术如何翻身?院士口中的“300辆车发电1亿千瓦”又藏着怎样的能源革命密码?
“买纯电车怕续航缩水,选插混又嫌油耗造假”,这届车主的新能源焦虑,被杨裕生院士一句话捅破窗户纸。
在最新演讲中,他甩出硬核结论:节能减排冠军是微小型纯电车,亚军非增程式莫属,而续航超600公里的纯电车只能算“环保差等生”。这背后是什么逻辑?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大电池从生产到报废全链条耗能惊人,所谓“零排放”只是把污染转嫁给发电厂,而增程式用小电池配燃油增程器的组合,反而在全生命周期更干净。看看数据更扎心。杨院士团队测算显示,某SUV增程车实测百公里油耗仅3.9升,比同级燃油车省油50%以上,夜间充电还能化身“移动充电宝”,300辆车就能顶上一座小型电厂。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反观某些纯电车型,为追求续航堆到100度电池,整车重量飙升20%,每公里多耗电30%,相当于变相多烧煤。难怪新加坡曾对特斯拉开出罚单——电池越大,环保账越难看!
市场早已用销量投票。理想汽车靠增程式逆袭成全球第三盈利车企,问界、零跑借增程技术上演销量神话,连小鹏、阿维塔等纯电死忠都悄悄布局增程赛道。
究其原因,增程车完美卡住用户痛点:城市通勤用电省到极致,长途自驾烧油不焦虑,关键价格比纯电亲民2-3万。某车主调侃:“纯电车主找充电桩像玩密室逃脱,我开增程车加油时看戏就行。”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然而,技术路线之争背后,藏着更宏大的能源棋局。杨院士预言,当绿色甲醇乙醇普及后,增程车将彻底告别汽油,甚至能在电网缺电时反向送电。想象一下:暴雨导致某地断电,调度周边增程车用甲醇发电,既解燃眉之急又赚补贴,这比建储能电站省下万亿投资!未来这类车可能像“移动充电宝军团”,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一环。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不过有人非常不同意这种观点,有人吐槽增程车亏电时噪音像拖拉机,院士却犀利反问:“没电的纯电车只能叫拖车,你会嫌救援车不够静音吗?”在他看来,插混结构复杂、燃料电池成本过高,唯有增程式用“油发电-电驱车”的极简逻辑,既保留电车驾驶质感,又避开充电基建短板,堪称“燃油车向纯电过渡的最优解”,或者说,它本就不是过渡,而是终极答案。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看完院士的“增程宣言”,你站哪一队?是觉得大电池纯电才是真未来,还是认同“小电池+增程器”更务实?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或者分享你被续航焦虑逼疯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