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峡网3月28日报道,接近长和高层消息人士透露,长和下星期不会签订任何关于出售巴拿马港口的协议。此前消息称,长和原定4月2日前签订最终协议。另据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网站消息,3月28日,记者就“长和拟售巴拿马港口”一事,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提问,获得了回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二司负责人表示:我们注意到此交易,将依法进行审查,保护市场公平竞争。
3月28日,多家媒体突然曝出一条重磅消息,原定于4月2日举行的长和集团与贝莱德集团关于港口出售业务的签约协议取消,李嘉诚“卖港”一事陡生变数。目前长和集团尚未就此事发布正式声明,但是据港媒《南华早报》表示,4月2日只是双方交易窗口的开始日期,并不是截止日期。目前可以肯定的是交易已经被推迟,但是否会被取消,还需要看事件后续发展。
李嘉诚(资料图)
与此同时据彭博社报道,中方已经要求国有企业暂缓跟与李嘉诚及其家族有关联的企业开展任何新合作,这对长和集团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中国市场对长和集团至关重要,一旦失去中国市场的支持,长和集团的损失将远远超过出售港口带来的收益,甚至可能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在官方“重拳”之下,长和集团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3月28日,据《星岛头条》报道,长和下星期不会签订任何关于出售巴拿马港口的协议。
《大公报》今日发布社论称,《大公报》连日来一再发表文章,质疑长和的港口交易并非正常商业行为,希望从维护香港和国家发展高度审慎处理,可谓苦口婆心。但有关企业非但听而不闻,反而搞“公关”伎俩,散布所谓“在商言商”、政府方面“一早知情并不反对”、交易将在4月2日如期签约等烟幕, 企图误导视听。可见这不是对交易存在错误认知的问题,而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企图蒙混过关。
李嘉诚(资料图)
至于李嘉诚暂缓交易的原因,主要有这两个方面:1、从3月4日后,港府就一直和长和沟通,试图寻找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当然,相信大陆相关单位也会和港府沟通,港府的态度就代表了大陆,两位港首的发言,态度已经很明确。2、李泽楷来北京参加2025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会议就是信号,说明李家态度可能改变了,和大陆相关方面直接沟通。不过,现在长和的说法是4月2日并不是“真正的最后期限”,而只是一个可以签署协议的“最早日期”。
李嘉诚公布卖港口消息时,长和股价曾因此大涨33%,市场对这笔巨额套现充满期待。但随后,舆论发酵和监管层态度明确,股价开始下跌。3月18日,长和单日跌幅超4.4%,市值蒸发78亿港元;3月20日,长实集团跌超6%。11天内,长和系市值损失高达323.6亿港元。3月28日港股开盘之际,李嘉诚旗下长江实业、电能实业等多家旗舰上市公司的股价持续下行。截至目前,李嘉诚旗下公司市值总计已蒸发近781亿港元。
港口(资料图)
长和财报显示,2024年港口业务收益453亿港元,同比增长11%,EBITDA利润率高达41.6%。此时高价套现,被质疑“赚够就跑”。若取消交易,可能面临美方报复;若强行推进,则得罪中方。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刘兆佳直言:“长和已陷入自我制造的死局”。特首李家超三次强调“依法依规处理”,同时要求“反对胁迫手段”,被解读为既维护法治,又暗挺企业抵抗外部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