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金融界报道,在228亿美元抛售巴拿马等全球43个港口后,李嘉诚在资本市场遭遇滑铁卢,长和系上市公司股价跌跌不休,长和最近11个交易日市值蒸发超过300亿港元。近日,香港《大公报》发布题为《停止交割,切勿因小失大》的评论文章,文章提到对于遵守法律、维护国家利益的商家企业,不仅其合法权益会受到法律的严格保障,社会还将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营商空间和发展机遇。反之,对于那些轻视法律、作出损害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行为的实体及个人,其道路只会越走越窄。
巴拿马运河(资料图)
3月4日晚间,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称已和贝莱德牵头的财团就交易初步基本条款达成原则性协议。长和打算向该财团全部出售持有的和记港口控股及和记港口集团控股股权,这俩公司合计控制着和记港口集团80%的全球权益。这次交易涉及的标的资产,覆盖了亚欧美洲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与此同时,长和还会向贝莱德财团出售巴拿马港口公司90%股权,交易总资产价值接近228亿美元。
这43个港口里,有两个位于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关键港口——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巴拿马运河承担着全球6%的货运量,而中国是巴拿马运河的第二大用户,占比达21%。美媒曾报道,这两个港口去年处理了巴拿马运河39%的集装箱货船。一旦美国通过这次交易掌控了这两个关键港口,那他们极有可能利用优先通行权、差别化收费等手段,给中国的航运贸易“使绊子”,甚至威胁到中国“一带一路”在拉美的布局。
香港《大公报》先后五次喊话李嘉诚,呼吁其尽快叫停这笔港口交易。香港特首李家超回应称,任何交易都得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港府会依法依规处理。前任特首梁振英也发文批评,称有些香港商人误信“商人无祖国”,以为一切“在商言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强调,中方一贯坚决反对利用经济胁迫侵犯他国正当权益的行为。
巴拿马运河(资料图)
面对官方的多次表态和社会的广泛质疑,李嘉诚一直保持沉默。直到3月20日,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业绩报告,似乎想通过这组数据回应争议。报告显示,长和2024年总收入约4766.82亿港元,同比增长3.28% ;股东应占净利润约170.88亿港元,同比减少27.29% ;EBITDA(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约1251.08亿港元,同比减少1.73%。从旗下主要业务板块来看,港口及相关服务2024年录得收入约452.82亿港元,同比增长11%,主要得益于吞吐量上升6%以及所有分部有所增长带动,其中仓储收入增长13%。长和方面还提到,港口及相关服务部门是全球极具领导地位的港口网络,在24个国家53个港口拥有295个经营泊位的权益 。
李嘉诚或许想借这组数据表明,港口业务在公司整体营收中的占比并非最高,出售港口资产只是正常的商业资产优化行为,并非外界所猜测的那样存在其他不当意图。但在广大民众和舆论看来,这样的数据解释远远不足以平息争议。毕竟,此次交易涉及的港口,尤其是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关键港口,战略意义重大,其影响早已超出了单纯的商业范畴。
巴拿马运河(资料图)
商务部专家白明发文指出,李嘉诚的这次交易行为不符合正常的商业逻辑,是“在商不言商”。如果单纯从追求经济利益角度出发,完全可以在全球进行公开招标,让更多企业参与竞争购买这些港口,可他却选择私下与贝莱德财团达成协议。早在2015年,中企曾有意收购长和实业40%的股份,却因李嘉诚要价过高而未能成功。如今,他却以1700多亿港币的价格出售了长和实业80%的股份,这种“清仓式出售”的做法实在难以不让人质疑。
从当前形势来看,这笔交易不仅关乎李嘉诚个人和长和集团的商业利益,更牵涉到国家战略安全和利益。在中美关系复杂敏感的当下,港口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其控制权的变更备受关注。官方的多次表态,已经清晰地传达出对这一交易的高度重视和谨慎态度。而李嘉诚接下来是坚持推进交易,还是重新审视并调整决策,不仅将影响他个人和企业的声誉与未来发展,也将对相关各方产生深远影响,大家都在拭目以待事情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