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资讯 » 正文

“我极为震撼”!雷军:有3个感谢

IP属地 北京 编辑:沈瑾瑜 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5-03-29 22:00:17

作 者丨雷晨

编 辑丨朱益民 刘雪莹

3月29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高层论坛召开,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出席了当天下午的论坛,作为汽车行业新人, 这是雷军首次出席该论坛。

雷军:有3个感谢

雷军称, 小米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交了20万辆车,算是在行业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奇迹。这个成绩的背后,首先要感谢的是全国用户对小米的支持。很多用户没有试驾过,没有看过车就直接下单了;第二个,对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

雷军还回忆到,在去年发布会的时候,有5位汽车企业的创始人、董事长到来 ,还有自己的几个好朋友李斌、何小鹏和李想,雷军对所有同行的支持表示感谢。

图 /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

雷军表示,当小米开始做车的时候,所有人都说小米造车晚了,今天来看可能是刚刚好。正是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等小米造车的时候,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用户消费习惯也成熟了,整个产业的供应链也非常成熟了。所以今天一想,可能小米来的正是时候。

雷军谈到了小米SU7 Ultra在发布后的2小时锁单量即突破10000台的情况。他表示,“ 我极为震撼,这么快销售了10000辆,提前完成了全年的任务。”

雷军还表示,过去5年小米大概投了1050亿元, 预计今年研发投入将超过300亿元,只有海量的投入才能真正把技术做好,把产品做好。

小米波动阵痛

3月25日,小米集团(1810.HK)一纸配售公告引发市场震动。小米宣布以“先旧后新”方式配售8亿股,募资425亿港元,成为港股年内继比亚迪后又一起大规模配售案。

从小米自身财务状况来看,配售确能改善其财务状况。 近年来,小米汽车新业务投入巨大,已拖累其偿债能力。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小米的流动比率为1.28、速动比率是0.93,均为201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一般来说,这两个指标越高说明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不过,大规模的融资行为犹如双刃剑,在带来资金支持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市场忧虑。

记者注意到,这并非小米首次实施配股。2020年12月,小米首次配股,当时以每股23.7港元配售10亿股,筹资约31亿美元(约240亿港元),配售价较前一日收盘价折让9.4%。

消息公布后,市场反应剧烈,小米股价当日下跌7.1%。但在随后三个月内,股价反弹超过30%。

出现反弹主要受益于三方面,

一是小米手机份额提升:2021年第二季度,小米全球出货量首次超越苹果,成为全球第二。

二是AIoT增长:智能电视、手环等产品线持续放量。

三是造车预期:2021年3月,小米官宣造车,刺激市场想象空间。

时隔四年多,小米再次进行大规模配股融资,历史似乎在某种程度上重演。

首先是股价回调,受配售消息影响,3月25日,小米股价下跌超过6%,截至3月28日收盘,小米跌1.26%,最新股价51.02港元。

从投资者在多个社交平台的反馈来看,部分投资者依旧担心大量新股的发行会摊薄每股收益。

本次配售完成后,小米总股本从251.16亿股增至259.16亿股,原股东持股比例被稀释约3.1%。也就是说,原持有1%股份的股东,稀释后持股占总股本比例降至约0.97%。

其次,机构投资者对于小米本次配股的态度亦有相似之处。

2020年小米配股时,高瓴资本、贝莱德等机构参与认购,推动市场信心回升。

而此次小米配售过程中,有市场消息称,投资者表达出的兴趣是小米配售规模的数倍,且该交易引发了纯多头投资者和主权财富基金的浓厚兴趣。记者就此向小米方面求证,后者对此未予置评。

巨资投向

根据小米公告,此次配股预计筹资425亿港元,资金将用于业务拓展、技术研发及市场扩张。进一步来看,其资金用途或指向三大核心领域: 智能电动汽车、高端手机及AIoT生态。

2024年是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战略正式启动的一年。2024年,小米实现营收3659亿元,同比增长35%;经调整净利润达272亿元,同比增长41.3%。

3月19日,有市场消息称,小米将扩大在建的二期工厂至约105公顷,以应对持续增长的订单需求。

除了汽车业务,小米的其他硬件产品也持续发力高端、加码AI。

2024年,小米研发投入高达241亿元,同比增长25.9%。小米合伙人、集团总裁卢伟冰曾表示,2021年至2025年,小米预计五年研发投入预计超1000亿元。其中,2025年,小米研发投入将超300亿元,将有四分之一的资金投入AI相关研发。

“我们现在非常重要的任务是,把AI技术在小米各个终端产品上去做落地。”卢伟冰说。

以AI技术赋能“人车家全生态”,小米的目标是深度撬动汽车、手机和大家电三大万亿级市场。

在年报业绩沟通会上,谈及未来的发展战略和⽬标,卢伟冰指出,小米将持续加⼤科技创新⼒度,打造⻓期科技护城河。他还提到,小米将推进全品类和全球化的⾼端化,并在海外建⽴新零售,通过全球基建实现模式输出,以实现⻓期持续⾼质量增⻓。

整体来看,小米此次配售绝非简单的“圈钱”行为,而是雷军为突破增长瓶颈下的重注。其成功与否,取决于两个关键问题:425亿港元能否在几大核心业务线砸出技术壁垒?资本市场是否愿意继续为小米的“生态故事”买单?

答案或许在未来3—5年揭晓,但毫无疑问,小米已走上一条“不回头”的转型之路。

(部分资料来自新黄河、财联社)

SFC

本期编辑 刘雪莹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