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资讯 » 正文

打造“企业家IP”只适合少数家电企业

IP属地 北京 编辑:杨凌霄 家电圈 时间:2025-03-29 21:30:07

这些年来,在中国家电行业,特别是一线市场经营和竞争中,很多厂商搞“跟风、模仿”经营策略,发展呈现“一阵风一阵雨”的投机式、模仿式,耽误了不少企业的发展、变革进程和时间。最重要的是,一窝蜂跟进策略,早就没用了。

文剑 撰写

流量就是销量,消费者的关注度就是企业市场营销的价值度。进入2025年以来,家电行业的标杆企业海尔、美的相继启动了一轮打造企业家IP的工作,核心就是利用企业家的个人力量,作为窗口和触点,为企业的产品、品牌贴近用户、拥抱用户“引流获客”。

事实上,早几年作为中国家电最大的“网红”企业家,格力电器董明珠就已经实现了持续为公司旗下晶弘冰箱代言,为格力空调、大松小家电、格力手机等产品引流拉客。甚至还将其通过“企业家直播卖货”的方式,常态化引流。

对此,的态度很明确,这一轮的企业家IP打造工作,并不适合所有家电企业,也不会在全行业得到推广应用及普及,只适合少数企业。但是,这种手段会在短期内成为一些家电企业影响商家经营转型,以及探索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变革的拐点与机会。

最重要一点,所有家电企业的掌门人都需要清楚:流量从来不是万能的,流量还是一把双刃剑。企业家IP的打造,对于制造业出身的很多企业来说,就是一条“勇创无人区”的探索,要有更大的试错空间,还要有更多面对批评、指责和怒骂的宽容心态。

一方面,打造企业家IP,这不是简单的家电企业“造产品”那样可以标准化、模式化。比如,产品的外观可以借鉴、功能可以参考,甚至渠道可以共享,但是企业家却是独立的个体,而且是“大活人”,有自己长期在工作中形成的模式、思考,以及价值观和喜怒哀乐等情感。不能搞“表演式”打造企业家IP,更不能搞“广告式”企业家IP输出,而是要聚焦企业家个人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找到平衡点。

当前,在各类社交媒体上,用户需要的是真实与真诚,而不是来自企业精心设计和打造的一个“优秀企业家”IP形象。所以,相关企业如果只是想借助“企业家IP”风口,将企业家变成广告人,为企业的产品销售、品牌推广,打造一个新的触点、平台和窗口,而不是企业家与用户直接、全面、持续的交互和沟通。

那么,这种企业家IP最终只是沦为一个个企业“吉祥物”,是很难助力家电企业去引流获客的,反而会拖累企业的产品和品牌口碑。也会让企业家个人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之中。

事实上,最近几年来,作为家电行业影响力最大的“网红企业家”,格力电器“掌门人”董明珠,频频出圈并登上热搜,成为格力电器产品、技术和企业转型的舆情引爆“风口”,确实为格力节省了大量的广告费、宣传费。但是,董明珠本人所承受的舆论压力,甚至一些谣言、指责和怒骂,是超出常人的想象。也不是一般的企业家们可以应对的。正所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另一方面,企业家IP的打造,不只是一件简单的市场营销行为,而是一项企业经营战略与策略拉通之后的系统性工程。简单来说,企业家IP不只是企业对外的窗口,还是企业家将企业人物变身社会公众人物,并连接内外、拉通上下的系统性工程。可以说,打造企业家IP,不只是企业的市场部门、品牌公关部门所能承担的责任,必须要上升到总裁办或办公室等层面,才能更好地衔接、推动和整合。

企业家作为企业的一把手,形象是立体的,多面的。因此,在企业家IP的打造过程中,不能只是满足于产品、品牌等企业硬性植入的那一面,还需要融入一些经营管理、生活、个人兴趣爱好等温情、软性的一面。这就取决于企业家能否接受、能否理解,以及能否放开,这种尺度还需要探索。否则,过于单一的内容和硬性的产品和品牌广告植入,很容易让用户的流量枯竭,让企业陷入“为了打造而打造”的买硬广告投入怪圈之中。

由此,企业家IP打造的过程中,话题的设计,话题的引导,以及话题的发酵,是核心与重点。这个不是简单的企业花钱炒流量就能实现引爆的。社会舆论往往是充满未知的,而企业家的话题引爆更是如此。充满不确定性,而且可遇不可求,对企业家IP经营团队的综合素质是巨大的考验。所以,盲目的跟进,或者简单的模仿,对于很多家电企业来说,打造企业家IP是一件极具风险的事情。

当然,不管是造家电的企业,还是卖家电的商家和个人,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为企业的品牌和产品引流获客,甚至积极沉淀积累用户,持续全面拥抱用户,方向是正确的,但是道路并不是只有“企业家IP”打造这一条路。

声明: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一律严禁转载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