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金融界消息,在228亿美元抛售巴拿马等全球43个港口后,李嘉诚在资本市场遭遇滑铁卢,长和系上市公司股价跌跌不休,长和最近11个交易日市值蒸发超过300亿港元。3月13日,中国国务院港澳办官网转载一篇来源为《大公报》的评论文章,题为《莫天真 勿糊涂》。 全国政协副主席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也许香港被外国管治太久了,有些香港商人误信“商人无祖国”,以为一切“在商言商”。
巴拿马运河(资料图)
2025年3月23日,当《大公报》以“停止交割,切勿因小失大”的社论划破香江夜空,这已是官方对长和系港口交易的第五次公开警示。从最初“莫天真、勿糊涂”的慈父式规劝,到如今直指“可能触犯反垄断法”的法治利剑,官媒态度的演变轨迹清晰可见——这场交易已从商业行为升格为关乎国家的安全议题。长和系看似“轻描淡写”的港口资产,实则是扼守全球航运咽喉的战略要塞。从巴拿马运河到鹿特丹港,这些被标榜为“普通商业资产”的港口,每个都是大国博弈的棋眼。
随着所谓“港口交易事件”的不断发酵,中方政府再一次对李嘉诚发出警告,试图劝说他能够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严重性,从而回头是岸;另一方面中方也做好了应对的双重准备,防止最坏现象的出现。就在最近,美国大资本家黑石集团的董事长成功落地北京,并且与中方高层进行了会晤,这下李嘉诚将面临“竹篮打水一场空”的风险。李嘉诚出卖港口,不仅仅是对传统爱国精神的背弃,也是在和商业道德背道而驰。这一切都让李嘉诚的处境变得极为尴尬,问题频出。
美国航母通过苏伊士运河(资料图)
然而李嘉诚方面却一直保持着沉默,对外界的滔天评论始终不予回应,也不进行公开表态。近日,李嘉诚方面终于打破了10多天沉默,向外界公布了一组敏感数据,长江和记2024年的财务报表。这是李嘉诚及其旗下的长江和记陷入“港口风波”之后,首次对社会的公开动态。财报显示,2024年长和总营收4766.82亿港元,同比增长3.3%;归母净利润170.88亿港元,同比下降27.3%。从报表可以看出,长和的整体营收虽然上涨了,但是净利润却降低了近三成,
长和主席李泽钜表示,集团业务的经营环境预期将波动不稳且难以预测。在此情况下,集团将限制资本开支及新投资,并专注于严格的现金流管理。集团也将要求所有业务提高生产力并降低营运支出,尤其通过加快采用合适的新兴技术工具。最后,集团稳健的资产负债表及流动资金状况,确保 集团即使在最严峻的市况下仍能维持强劲的财务状况。截至3月20日港股收盘,长和报44.85港元/股,跌2.07%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从行业战略布局层面来看,长和出售全球43个港口资产意味着其从全球化向区域化、核心化的战略转型。长和近年来一直在推进“去地产化、增现金流”的战略转型。此次出售重资产港口业务,有助于其加速向科技、零售及新能源等轻资产板块倾斜,契合其战略基调。从现金流方面来看,长和在年报中指出,集团流动基金及财务状况保持稳固,
中国造船厂(资料图)
在全球格局剧烈变化的当下,企业家的立场和选择,早已不仅关乎企业兴衰,更可能左右一个国家在博弈中的应对空间。现在的李嘉诚,正处于命运的转折口。继续推进交易,他可能会获得短期的资本收益,却失去国家的信任与时代的尊重;若能及时止损,或许还来得及挽回一些声誉与空间。毕竟,再精明的商人,也敌不过历史的洪流。如果真如舆论所说,他是在用一个民族的利益为自己的财富续命,那他将不仅输掉一个港口,更输掉一生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