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市场“冰火两重天”:中海油净利逆势增长11%,煤炭价格或创历史新低!
中国国有能源巨头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CNOOC)4月25日发布年报,报告显示,2024年实现净利润190亿美元(约合137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11.4%。尽管布伦特原油全年均价同比下跌2.8%至79.9美元/桶,但公司通过前所未有的油气产量实现业绩突破——全年净产量达7.268亿桶油当量,同比增长7.2%,其中国内产量增长5.6%,海外产量增幅达10.8%。
国内外产能双线突破
国内方面,渤中19-6油田等新项目于2023年末投产,推动国内探明储量增至72.7亿桶油当量,储采比维持10年稳定水平。国际上,圭亚那帕拉亚油田等项目的启动成为关键增长极,该公司在埃克森美孚主导的圭亚那海上石油开发联盟中持有25%权益。自2013年以来,中国海油净产量累计增长77%,全成本下降37%,展现出显著的成本控制能力。
传统能源企业业绩分化
与海油形成对比的是,另一央企中石化同期净利润下滑16.8%。该公司在港交所公告中坦言,国际油价震荡下行叠加新能源汽车加速替代传统燃油车,导致成品油毛利率大幅收窄。这一业绩分化凸显能源转型对产业链的差异化冲击。
煤炭市场供需失衡加剧
彭博社最新报告指出,中国煤炭市场正面临严峻考验。中国煤炭运销协会数据显示,当前社会库存逼近历史峰值,而需求端持续疲软——2024年火电发电量同比增速仅1.5%,创十年新低。尽管全年煤电发电总量仍达6.34万亿千瓦时,在受暖冬天气削弱供暖需求影响的情况下,今年前两月煤电发电量出现35年来第三次负增长。多位分析师警告,煤炭价格可能进一步下探。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市场缺乏利好支撑,未来数月煤价或持续刷新低点。”摩根士丹利预测,若价格跌破关键阈值,中国可能通过延迟通关、加强质检等非关税手段调控进口。
能源转型的结构性矛盾
行业观察指出,尽管2024年中国风电、光伏装机容量持续扩张,但煤电仍承担着电力系统“稳定器”角色——既要平抑新能源发电波动,又要支撑交通电动化、居民用电激增带来的需求增长。这种“风光提速”与“煤电托底”并存的格局,预计将在未来数年内持续塑造能源市场的波动特征。
翻译 | 李辰菲(微信部)
审校 | 袁翔哲(微信部)
编辑 | 李辰菲(微信部)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