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零售 » 正文

高质量发展效用释放,拼多多或再投千亿扶持商家

IP属地 北京 编辑:江紫萱 搜狐科技 时间:2025-03-29 10:00:40

3月20日,拼多多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

拼多多四季度营收1106亿,较2023年同期888.810亿元人民币增长24%。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98.51亿元,同比增长17%。

从财年数据看来,2024财年拼多多总营收3938.361亿元人民币(约合539.553亿美元),较2023年2476.392亿元人民币增长59%。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124.345亿元人民币(约合154.035亿美元),同比增长87%。

这也是拼多多启动“百亿减免”后首个财报,与此前几个季度相比,营收的增速有所放缓,但减免的费用助力超过千万商家降本增效,“电商西进”带动西部地区的订单量同比实现双位数增长,“新质商家扶持计划”带动上千个农牧产区、产业集群逐步转向“新质供给”的发展阶段。

最近,有媒体透露,拼多多将进一步加码商家扶持力度,计划投入资源或超过千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帮助中小商家高质量转型升级,构建商家、用户、平台多方共赢的电商生态。

“过去几个季度,我们在生态建设上的坚定投入,帮助平台更好地应对了消费变化、产业转型以及行业竞争,引领电商行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崭新阶段。”拼多多集团董事长、联席CEO陈磊表示,2025年,我们将以“钉钉子精神”继续践行高质量发展战略,发挥平台的数字化优势,扩大“新质供给”的上行规模,持续普惠广大消费者的美好生活,全力构建用户、商家及平台的共赢生态。

新质供给助力产业升级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当下,电商平台已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带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作为新电商模式的代表,拼多多凭借“新质生产力”的创新能力,以技术驱动、数据赋能和生态重构为手段,助力惠东女鞋、贵州老字号等多个品类的产业带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制造业与农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范式。

▲去年,首批进入“新质商家扶持计划”的农产区,产业带达到上千个。(摄影 李孟麟)

广东惠东曾是以代工为主的女鞋产业带,在出口订单萎缩、同质化竞争加剧的困境中一度陷入沉寂。拼多多的介入让“丑鞋”意外走红——洞洞鞋、松糕鞋等一度被忽视的设计,通过平台消费数据分析,被识别为年轻消费者追求舒适与个性化的新需求。

傅秋作为产业带白牌商家,在激烈的竞争下,一开始的销量并不乐观。他深知,产业带白牌商家在线上跑出来的前提是“高质价比”。“就像我做140元价格带,除了要保证里料、皮料、鞋底的品质,还要在价格上给予消费者超出预期的惊喜。”

今年在拼多多“百亿减免”“电商西进”“新质商家扶持计划”等多项政策相继落地的政策利好下,傅秋的生意寻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原本在其他平台卖150多的鞋子,在节省了大部分营销成本后,我们在拼多多只需卖90多元。”傅秋表示,拼多多今年9月份加码的“新质供给”,对他来说可以说是“一瞌睡就送来了枕头”。“这个平台特别香。在百亿补贴等资源的扶持下,自然流量可观,营销成本降低,降低的成本便是我们重要的竞争力。”傅秋直言。

在服装鞋履品类上,苏州市丁集镇的婚纱案例也成为了拼多多带动产业带高质量发展的经典案例。

刚入驻拼多多时,丁集镇的婚纱商家王川就算了一笔账,“虽然这三家店每年利润也有三四十万元,但用户被分流的迹象已经很明显了。加上那两年大家开始关注成本,一家网店仅固定和运营投入,一年就要二十多万元,算下来觉得太占资金了。”一家传统网店,年费和保证金分别为六万元、五万元,两项固定投入高达十一万元。除此之外,算上每天一百多元的投流费用、款式上新费用,每年十万元的运营成本又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很幸运的是,王川精准地踩中了拼多多爆发的节点。2022年6月,他在拼多多开出了第一家网店。不到一个月,店铺日销售额就达到了五六千元,这也让他吃下了“定心丸”。“当时拼多多店铺保证金只收一千元,还不用投流,有工厂都能开,经营成本很低,我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做,说实话最初我心里也没底。”

不到两年,王川店铺的年销售额就稳定在七八百万元,这让他成为当地有名的礼服商家。提到王川,不少丁集厂家都会脱口而出,“我知道,他家做得挺大的。”在王川们的故事传开后,“在拼多多上能找到更多订单”成为当地人的共识,吸引无数丁集人奔袭而至。也是在2023年前后,丁集婚纱礼服产业规模逐渐稳固。

拼多多的新质生产力不仅帮助白牌商家从无到有,也帮助老牌商家焕发新生机。

“传统商超渠道显然已经不合适了,货架牌面基本都被全国品牌垄断了。虽然我们有牧场优势,但是很难转化为全国消费者的认知。”宁夏金河乳业电商总监靳铠嘉说。

偏安一隅做个地方老字号的想法,已经不适合金河乳业了。2023年,金河乳业产品在拼多多上的表现,让这家企业看到了希望。据靳铠嘉回忆,2020年入驻拼多多后,金河乳业的销售额很快就达到了三四百万元。“这还是在没怎么运营的情况下,自然产生的销售额。” 靳铠嘉说,通过后台订单他还留意到,不少下单用户是来自北上广的年轻人。

很快,金河乳业加大了在拼多多的投入:开设品牌直播间,先后通过“云端牧场”直播、营养师讲解,展示了金河乳业的牧区优势、宁夏老字号的技术积淀。借助直播间的互动,金河乳业了解到年轻人更加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便顺势研发了脱脂牛奶。尝到甜头后,金河乳业进一步加大在拼多多的投入,积极布局万人团、三人团等平台活动,快速扩大了年轻用户群体的范畴,月销售额很快突破数百万元。

拼多多的实践证明,新质生产力不仅是技术概念的创新,更是发展范式的革命。通过激活产业带的“毛细血管”,平台经济正在书写中国制造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未来,随着AI大模型、虚拟现实等技术深化应用,拼多多的新质生产力有望进一步推动产业带向“智能定制”“跨境直连”等维度延伸。

升级商家权益保护,持续完善平台生态

在“新质供给”扶持之外,拼多多2024年下半年开始还对商家权益保护进行了全方位优化,不仅对商家售后服务体系进行专项升级,还先后推出了“异常订单预警”“低价风险预警”等创新功能,全力构建多方共赢的平台生态。

在商家售后服务体系专项升级中,拼多多取消了商家的售后申诉限制,全面支持商家对异常订单、恶意投诉订单、消费者负向体验订单等进行申诉,商家申诉成功后将由平台对相关订单进行赔付。

长期以来,电商平台与商家的关系常被诟病为“流量游戏”——商家需支付高昂推广费用争夺有限资源,中小经营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拼多多2024年成立“商家权益保护委员会”,并推出四大升级举措(降低运营成本、优化争议处理、严打恶意投诉、加强培训支持),标志着平台治理从“流量驱动”向“权益保障”的深层转型。

2024年9月份以来,拼多多陆续落地了“百亿减免”一揽子减免计划,并启动“新质商家扶持计划”,通过“减免+扶持”的方式重点帮扶产业带优质商家。

有商家反馈称,相当程度上这些政策解了自己的燃眉之急。苏州丁集镇有商家粗略估计,仅技术服务费减免这一项新政每年就将为自己节省三四万元。“按照行业现在的退货率,当然是能省一点是一点。”有商家则发现,平台放开异常订单的申诉权限,每年也将变相给自己增收两万元。

这种“让利式治理”背后,是拼多多对平台生态健康度的长远考量——只有商家可持续经营,才能实现消费者、平台与社会的多赢。

系统性激发电商就业生态二次繁荣

在改善营商环境的同时,中国社科院大学发布的《电商平台就业带动效应研究报告》也揭示了拼多多带动社会就业的价值。报告显示,拼多多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超过5500万,相当于全国就业人口的7%。这一数字背后,是数字经济对传统就业形态的重构 。

在江苏东海县,自2019年以来,当地穿戴甲产业在拼多多一路狂奔,带动了5万多名从业人员,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妈妈岗”。例如,自称“最早一批把穿戴甲在拼多多卖火”的马壮,在平台实现千万元级销售额后,开设了20多个工作坊,合作宝妈600多名。她们一般每制作一副穿戴甲就可获得5-8元不等的提成。随着经验累积,效率提升,熟练技工可月入过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促进会此前开展的“网络创业就业统计和社保研究项目”调查结果显示,“二八定律”同样适用于电商创业,近八成网店为自我经营,二成多网店则直接带动就业,网店平均用工为2.55人。

除了主站,拼多多2020年推出的多多买菜也让很多人找到了新工作。《报告》显示,夫妻驿站自提点是多多买菜仓配物流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能够提供约200万个灵活就业机会,而生鲜分拣、称重、包装、配送等仓配环节则创造了大约50万个就业岗位。

拼多多最近一次披露的活跃商家数量为1420万。《报告》显示,目前拼多多平台商家数量已达到1420万家,涉及品类丰富、业态多元。综合商家端带动直接就业、仓配物流端就业、平台员工就业以及间接就业四个维度,拼多多在国内累计激发就业岗位达到5532.1万个。

拼多多的社会价值不仅体现在经济数据层面,更在于其通过机制创新,将平台能力转化为普惠型社会基础设施:

拼多多发起“电商西进”计划,联合当地企业将传统牦牛肉加工升级为标准化商品。临夏某肉制品公司电商负责人王旭介绍,公司在拼多多平台上开设的官方旗舰店,通过“黑标”认证,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我们在拼多多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店铺复购率达到了 35%,有位江苏的顾客回购了40多次产品,店铺每天都有1000单左右的成交。” 目前拼多多已成为该公司拓展电商业务的主要线上渠道。

根据《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23-2024)》,截至2024年底,西部地区通过电商平台实现的农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了35%,其中甘肃等地增幅尤为显著。报告还显示,电商西进政策使得西部地区超过60%的行政村接入了高效的物流配送网络,大大缩短了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时间。

▲在第四届多多农研大赛中,上海农科院队为植物工厂的生菜进行补光。(摄影 倪永孝)

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优质农牧产品,如今正通过拼多多等电商平台,走进千家万户,也为当地养殖户和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得益于电商西进政策的实施,西部地区农产品在线交易额在过去一年中增长了4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

拼多多《2025年夜饭报告》显示,西部地区水饺订单量增长371%,海鲜礼盒销量增长158%。甘肃定西的土豆粉、新疆库尔勒的香梨通过“年货节”进入东部家庭,城乡消费鸿沟进一步缩小。

当甘肃牧民的牦牛肉、贵州山村的刺梨汁、青海高原的藏羊肉通过拼多多走进千家万户,当5500万就业者依托平台找到生计,当“商保会”机制守护中小商家权益,拼多多已从一家商业公司进化为社会发展的“数字基建”。这种以技术赋能民生、以生态激活共富的模式,正是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解。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