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曾多次吐槽小米,说小米是“贴牌厂、小偷、骗子”,前不久还内涵说:“有人靠炒高股价成了首富,但你看给股民分了多少钱?”
董明珠的诸多言论,很明显就是在刻意针对小米,有意贬低雷军,因为雷军确实在前段时间因小米股价上涨,而登顶首富位置1个小时。
但说实话,董明珠作为上市公司老总,如此论调去讽刺贬低另一家上市公司老总,多少有些不合适,没有作为老总应有的格局。
不过从小米和格力两家公司的财报数据中,我发现了董明珠不留情面的根本原因,就是格力赚到的钱要远超小米,论净利润小米确实差了很多。
所以董明珠说“有人靠炒高股价成了首富,但你看给股民分了多少钱?”,言外之意就是自己给股民分的钱更多,自己更厉害。
谁赚的钱多谁就有话语权,2024年小米营收达3659亿元,接近格力两倍;而格力据估算2024年的净利润竟高达310亿元,仍领先于小米的272亿元。
这种营收与净利润的巨大差异,反映了两家企业截然不同的业务结构和经营策略,也反映了格力在空调业务上有着非常可观的利润回报。
从盈利能力看,格力保持着传统制造业的优势,净利润率基本保持在15%以上,小米2024年的净利润率只有6.47%。
目前小米的业务版图,已从最初的智能手机扩展到包括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和智能电动汽车在内的四大板块,但始终保持着比较低的净利润率水平。
雷军曾强调,小米的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放在今天来看依然成立,因为算上软件和广告的净利润,加在一起小米的净利润率也不过6.47%。
可见小米在硬件上赚取到的利润确实很低,能够有2024年272亿元的净利润,主要还是得益于小米已经在各个领域形成了规模。
小米的营收远超格力,而净利润却低于格力,是互联网生态型企业与传统制造业巨头在商业模式、盈利逻辑和发展战略上存在的本质差异。
小米走的是“硬件+互联网+新零售”的生态化扩张道路,而格力则坚持空调主业的专业化深耕,这样直接决定了它们的营收结构和利润水平。
如今小米已成功构建了独特的生态系统,智能手机作为流量入口,带动IoT设备、汽车和互联网服务,多元化布局使小米能够触达不同消费场景,未来前景更乐观。
格力代表的传统制造业,让格力能够在空调领域实现规模效应和成本控制,维持较高利润率,但同时也限制了整体营收的增长空间。
因为格力这样的传统制造型企业,很容易就会被小米这种构成了生态系统的企业给取代,就好比苹果的出现让诺基亚跌落神坛,特斯拉的出现让传统燃油车逐渐失去活力。
格力的主营业务是空调,占格力超70%的营收份额,为格力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但格力高利润的传统模式,很容易被小米取代,这也是董明珠不留情面的原因。
现在小米正加速构建“人车家全生态”的智能闭环,除了主营业务手机以外,各个领域都在遍地开花,包括格力主营的空调业务,小米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前不久小米财报发布后,雷军还特意将空调成绩发了一次,或许就是在间接回应董明珠的不依不饶。
接下来小米必定会在空调领域加大布局,未来买小米手机、小米汽车和其它产品的用户,同时也可能会优先考虑小米空调,而非格力空调。
这种生态优势是小米未来增长的核心动力,也是小米敢将硬件利润率维持在地位的关键,一旦小米空调份额持续上涨,格力的地位也将被动摇。
综合来看,小米与格力在净利润上的差异,其实就是两种商业模式自然选择的结果,无所谓优劣,只有适合与否。
如今已经迈入了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的价值已不能仅用当期利润来衡量,增长潜力、生态位优势和颠覆创新的能力同样重要。那么在小米和格力两家企业之间,你们更加看好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