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3月28日消息(记者 周然)3月27至3月28日,2025长三角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需对接会对接会在宁国市举办。
会议以“焕新生态·智联未来”为主题,聚集了200多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整车企业、金融机构、高校院所,通过政府搭台、多要素对接,全力打造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金融链链群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共赢发展。
记者从会议现场了解到,3月27日下午,长三角地区汽车行业协会举行了闭门峰会,并形成共识,联合向行业企业发出倡议,共同推动汽车产业链深度融合。
供需对接会现场签约(马飞 摄)
供需对接会签下72.8亿大单
会上,有关地方政府与汽车产业投资商签订了项目落地协议,总投资72.8亿元的11个项目精准落地。会上还依次进行了产业链合作、人才链合作、创新链合作、金融链合作签约,合计签约金额达17.2亿元,协议培育人才约1000人。
据介绍,近年来,宁国市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坚持“内培外引”,围绕“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招商,强链补链延链。充分发挥中鼎、保隆等龙头企业的核心引擎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推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动力,推动了汽车零部件产业扩能提级。截止目前,宁国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已集聚规上工业企业128家,2024年宁国市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超300亿元,同比增长18.8%。
宣城市委书记何淳宽表示,宣城市作为安徽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正锚定“千亿产业”发展目标,集中力量资源,着力推动传统燃油汽车零部件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转型,加快建设长三角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基地。目前,宣城市汽车零部件企业超700家、年产值超850亿元,已经成为安徽省三大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之一。
长三角汽车产业融合发展有了“宁国倡议”
会议现场,安徽省汽车行业协会会长石琴表示,经过一年的交流沟通,终于促成了3月27日举办的首次长三角地区汽车行业协会闭门峰会。峰会上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讨论,最终形成了三省一市行业协会的联合工作机制、方式以及工作内容。
会上,石琴代表长三角地区汽车行业协会向行业企业发布深化合作倡议书,共同推动汽车产业链深度融合。
倡议书表示,长三角区域集聚了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汽车学科强校,拥有上汽、江淮、奇瑞、吉利、理想、蔚来等车企,产学研协同发展优势显著。在政策的引导下,三省一市围绕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关键领域正在构建全产业链的4小时产业圈,已经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区域。
倡议书号召,强化机制协同,破除区域壁垒,推动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深化产业链协同,推进供应链一体化发展;加速技术创新,鼓励高校与企业跨区域开展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创新区域性的产业链协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