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举行“金融圆桌:转型金融与零碳未来”。中国金融学会会长、人民银行原行长易纲围绕转型金融的全球治理与实践路径,提出了系统性思考。他表示,实现零碳未来需要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制度创新,破解标准碎片化与信息不对称难题,构建可持续的金融生态。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官网图片
易纲表示,国际合作是转型金融的重要助力。易纲回顾了G20等框架下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成果,指出双边与多边国际合作的关键作用如《G20 可持续金融路线图》、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等。
针对转型金融面临的信息失真问题,易纲详细阐释了中国的实践路径。通过建立钢铁、化工等重点行业的转型标准,要求金融机构在使用央行融资便利时披露碳减排数据,中国已形成“政策引导+市场驱动”的双重约束机制。
易纲表示,转型金融需在三个维度持续突破:一是加强国际合作,通过技术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转型能力;二是创新金融工具,探索气候期货、转型债券等衍生品市场;三是强化数字治理,利用区块链技术提升碳核算的透明度与可追溯性。同时,需警惕“洗绿”风险,通过第三方认证与动态监管保障市场健康发展。
责编:史健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