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科创板今年首单未盈利性企业IPO要来了?“小巨人”标签贴足

IP属地 北京 编辑:杨凌霄 财联社 时间:2025-03-28 21:00:23

3月28日讯(记者 赵昕睿)继证监会于3月11日提出“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发行上市”后,上交所再次受理一家未盈利科技型企业,为中信建投保荐企业昂瑞微。

在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服务国家创新战略的背景下,上交所再次受理一家未盈利科技型企业科创板上市申请,标志着资本市场支持新质生产力的制度包容性持续深化。此次受理不仅是继2024年“科八条”政策落地后未盈利企业上市通道重启的延续,更彰显资本市场助力科技自立自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心。

年内,政策层面多次强调要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对这类企业给予了更多的包容与理解,致力于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构建更健康、更优渥的市场环境与创新生态。

在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未盈利企业是否迎来发展的 “春天”,成为市场各方关注的焦点。对此,记者向某券商投行负责人了解到,相关政策的出台发挥了显著的示范效应,增强了市场各方对于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发展前景的信心。但负责人同时表示,企业或并不会因政策利好便一哄而上申报上市,归根结底,标的质量始终是决定性因素。优质企业即便现阶段尚未盈利,但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广阔的商业前景则有机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赢得上市机会与投资者的认可。

发行人成色几何?

招股书显示,昂瑞微主要从事射频前端芯片、射频SoC芯片及其他模拟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是国家级专精特新 重点“小巨人”企业。

历经十余年发展,发行人在射频前端领域形成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承担多项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并在国内外知名品牌规模化商用上取得进展,打破国际厂商垄断。目前,除苹果外,昂瑞微已与荣耀、三星、vivo、小米、OPPO、联想(moto)、传音、realme 等全球前十大智能手机终端品牌客户达成规模销售。

此次,昂瑞微计划募资 20.67 亿元。其中用于投入5G射频前端芯片及模组研发和产业化升级项目以10.96亿元为最多,剩余分别投向射频 SoC 研发及产业化升级项目、总部基地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本次募资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的同时,也是公司实现既定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目标的关键举措。

财务数据显示,在2022年至2024年期间,发行人营收逐年增长,分别为 9.23 亿元、16.95 亿元、21.01 亿元,但净利润方面仍处于亏损状态,分别为 -2.90 亿元、-4.50 亿元、-0.65 亿元。

尽管目前尚未盈利,昂瑞微主营业务收入构成特点鲜明。招股书显示,公司核心产品线主要面向智能移动终端的 5G/4G/3G/2G 全系列射频前端芯片产品以及面向物联网的射频 SoC 芯片产品。按品类划分,射频前端芯片在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较高,分别为80.95%、86.76%及85.21%。这与公司最大募资投向相契合,射频前端芯片或是公司未来重点发展方向。

在政策支持下,发行人此番上市目的为何?公司表明,虽然在5G关键技术及高端市场应用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在综合研发实力、核心技术积累、重要客户覆盖等方面,仍与国际头部厂商存在一定差距。有望通过此次上市,提高新兴应用领域的技术突破,聚集行业优秀人才,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以丰厚的业绩回报投资者的支持和期待。

发行人科创指标远超相关标准

作为未盈利的科创企业,昂瑞微的科创属性备受关注。

招股书显示,公司2024年营收金额为21.01亿元。从2022年至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累计为9.80亿元,占近三年累计营业收 入的比例为20.77%。公司从2022年至2024年,研发人员分别为195人、202人和212人,占员工总人数的比例则分别为51.05%、 50.37%及47.11%,相关占比远高于科创属性评价标准,从高占比也可以看出发行人对研发人员的重视程度。

在专利布局上,截至 2024 年末,公司共拥有56项境内发 明专利,1项境外发明专利,合计57项发明专利,其中52项专利应用于公司的主营业务。

综合各项指标来看,昂瑞微的科创属性不仅完全符合相关标准,且远超规定要求。

对于未来发展,昂瑞微计划从优势产品射频前端芯片出发,发挥产品间协同作用,持续完善射频前端、射频 SoC 等产品线。此外,公司将积极结合智能手机、智能汽车、卫星通信、智能家居、健康医 疗、工业控制、AR/VR 辅助等领域产品迭代及不断更新的应用需求,发挥公司 在芯片设计领域的技术优势,持续提升自身竞争力与市场地位。

此外,公司将持续进行产品布局及研发,从积累关键技术、增强人才储备、开拓 产品客户等方面着手,解决国家战略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所涉及的芯片研 发和技术迭代关键问题。

作为芯片赛道的未盈利企业,昂瑞微如何在行业持续深耕,上市进程走向何方,未来发展又将呈现怎样的态势,这些问题都将持续吸引市场的目光。

(记者 赵昕睿)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