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重走黄河岸边路,追寻革命时代的红色金融印记

IP属地 北京 编辑:赵云飞 大河财立方 时间:2025-03-28 16:30:37

黄河怀古,岁月峥嵘。

3月27日,“重走黄河岸边的红色金融之路”主题党日活动在洛阳举行。该活动由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洛阳市分行以及联合举办,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第二党支部、洛阳市金融发展服务中心党支部、洛阳市地方金融协会党支部、洛阳市金融作家协会联合承办。

洛阳市新安县是解放军强渡黄河后,最早登陆上岸的豫西革命根据地。1947年8月22日至23日,由陈赓、谢富治指挥的“陈谢兵团”在济源的长泉、关阳等渡口,面对南岸国民党军队的重兵防守强渡黄河。“陈谢兵团”登陆上岸后,挺进豫西建立革命根据地直逼洛阳,也为后续的淮海战役等奠定了基础,为最终取得全国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次“重走黄河岸边的红色金融之路”的路线由中国人民银行洛阳市分行“红色金融基因传承小组”多年实地勘察后确定,基本和“陈谢兵团”挺进洛阳的路线一致:新安县境内黄河南岸荒坡古渡——石井镇印头村——北冶镇刘黄村——正村镇古村——洛阳市老城区东大街306号院。红色金融的主要形式是银行融入解放军部队和红色政权,作用是为解放战争筹集经费、军需,维护解放区政权和经济稳定。

当年的“陈谢兵团”登陆点石井镇,位于新安县边缘,原本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千余亩荒山环绕,交通不便。2003年,原交通部将此地定为交通扶贫项目,在一代代人的开荒建设后,这里通上了公路,已然焕新为花果满山的“华洋生态科技园”,也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访客络绎不绝。

革命根据地建立之后,金融的星星之火便在洛阳点燃。1947年9月,冀南银行太岳区五分行作为随军银行在新安县石井乡的印头村成立。1948年4月5日,人民解放军再克洛阳,洛阳解放。冀南银行太岳区五分行副经理王泉带领该行部分同志从新安县随大军进驻洛阳,建立银行机构。同年6月,中州农民银行洛阳市行在洛阳市东大街正式建立。

随着战争格局的转变,冀南银行太岳区五分行完成使命后汇入了历史长河。1949年12月,洛阳市东大街306号院正式改换门牌,中州农民银行洛阳支行牌子取消,只挂中国人民银行洛阳支行一个牌子。1985年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与工商银行分设,这个见证了洛阳金融业成长的小院划归工商银行洛阳分行所有。

如今经过岁月洗礼,小院结构主体的门头仍能看出模糊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这穿越时间的力量,也将激励着未来的金融从业者们,继续为河南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洛阳市分行已启动对该红色金融旧址申请“历史建筑”的进程。

参与本次主题活动的,既有身经百战的金融战线老同志,也不乏刚刚走出校园的青春力量。洛阳市政协原副主席王亦丁表示,本次活动内容翔实,寓意深刻,重温了中原大地红色金融源头的辉煌历程,是一次充满正能量的活动。洛阳市政府办公室金融科的赵欣怡是一名“95”后,在结束了一天的走访后,她感触颇深:“参观红色金融之路,让我深刻体悟了革命精神与初心使命,并极大丰富了理论视野,更为日常的推动工作注入了强劲动力。”中国人民银行洛阳市分行青年员工张丰侠表示,今天的活动不仅是脚步的丈量,更是心灵的洗礼,特别是刚刚参观的荒坡古渡旧址、正村镇古村,更是感受到一代代金融人员在建设中州农民银行洛阳支行过程中的艰难不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央行青年,一定要传承好红色金融文化,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做好新时代的金融实践,为金融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金融史,是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百年奋斗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红色政权的经济“生命线”,红色金融诞生于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为现代金融事业的开创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蕴含的红色金融精神至今仍是中国金融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责编:刘安琪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