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立航科技(603261)突发公告,披露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刘随阳因涉嫌重大职务犯罪被国家监察机关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成为继2024年业绩预亏后又一重大利空事件。
作为航空制造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立航科技自2022年上市后业绩持续滑坡,如今再次叠加实控人涉案风险。
2024年预亏,或触发退市红线
公告显示,刘随阳直接持有立航科技63.35%股份,其涉案期间由董事万琳君代理董事长职务。公司声称治理架构正常运转,但财务数据已暴露发展危机。
据2024年业绩预告,立航科技全年营收预计为2.73亿元至2.93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6800万-9400万元,主要因行业市场环境变化导致部分产品价格下降,毛利率承压。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扣非后营收或低于3亿元门槛,触发《股票上市规则》第9.3.2条“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不足3亿”的退市风险警示条款。
回溯历史数据,公司业绩自上市后就持续恶化。2023年营收同比下跌36.55%至2.35亿元,净亏损0.68亿元,同比下滑295%;毛利率从2021年的48.57%下降至2023年的13.82%,反映主营航空地面设备、零部件加工等业务面临严重市场挤压。
63岁创始人光环褪色
现年63岁的刘随阳曾被视为航空制造业标杆人物,其1984年进入成飞集团担任工程师,2003年创立立航科技前身,带领企业于2022年登陆主板,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然而上市即业绩变脸,2022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9.73%,2023年直接转入亏损。
市场分析认为,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下行,叠加客户交付计划延迟,使得依赖军工订单的立航科技抗风险能力薄弱。更严峻的是,公司3月17日迎来5120.77万股限售股解禁,占总股本65.73%,其中刘随阳持有4935.5万股。实控人被查与解禁潮叠加,引发市场对大规模减持的担忧。
发现,创始人立案调查事件持续冲击二级市场。
公告披露后,公司股价3月24日开盘即“一”字跌停,报23.34元/股,3月25日再度以21.01元/股的跌停价开盘,连续两日跌停累计蒸发市值3.83亿元,跌幅约19%。3月25日还因股价异常波动登上龙虎榜,卖出席位合计抛售超1500万元。
尽管公司强调“日常经营正常”,但《监察法》规定留置调查最长可达6个月,案件不确定性将持续冲击投资者信心。若2024年财报坐实退市,立航科技或成军工板块首家“披星戴帽”企业,其能否在实控人涉案与业绩寒冬中突围,仍待观察。
资料显示,公司主营业务涵盖飞机地面保障设备、航空器试验和检测设备、飞机工艺装备、飞机零件加工及部件装配五大领域。核心产品包括挂弹车、发动机安装车、APU安装车、飞机挂架等地面保障设备,以及应用于战斗机、运输机、轰炸机的数字化装配系统和检测设备。其产品深度配套中航工业成飞集团研发的枭龙、翼龙、云影等军用机型,同时参与ARJ21、C919等民用飞机的零部件制造与装配。
3月27日早盘,公司股价持续下跌,跌幅一度超5%,截至发稿跌幅超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