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我国成功研制纳米级高精度微位移促动器

IP属地 北京 编辑:朱天宇 中关村在线 时间:2025-03-27 09:02:07

2025-03-26 17:41:18 作者:

近日,一则关于我国在天文光学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南京天光所”)成功研发出纳米级高精度微位移促动器,解决了长期以来依赖进口的关键技术难题。

据报道,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的主动光学系统中,波前传感器、力促动器和镜面支撑等核心技术已经实现了国产化。然而,作为主动光学系统中的关键组件,纳米级高精度微位移促动器此前一直依赖国外进口,这不仅增加了设备运行的成本,还对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产出带来了潜在风险。

早在20世纪90年代,南京天光所便开始针对位移促动器展开技术攻关。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科研团队掌握了多种纳米级高精度微位移促动器的研制技术,并成功开发出性能优异的高精度位移促动器。这一成果为我国自主研发大口径光学拼接镜面望远镜的位移促动器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维修改造项目的资助下,为了替换LAMOST中已超期服役的进口促动器,南京天光所组建了专门的项目执行团队。团队自主研制了219套纳米级高精度微位移促动器以及37套智能控制器,其分辨率高达4.45纳米,完全满足我国当前建设10米级大口径拼接望远镜关键器件的需求。这一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我国结束了长达17年依赖进口的历史,真正掌握了这一领域的核心技术。

此外,纳米级高精度微位移促动器还有望在未来应用于工业机器人等领域,进一步拓展其应用场景。

郭守敬望远镜(LAMOST)是我国自主创新的大型天文观测设备,也是世界上口径最大、视场最广的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截至2023年,该望远镜已获取了全球最多的光谱数据,成为我国天文研究的重要基础设施。LAMOST于1997年立项,2001年开工建设,2009年通过国家验收,并于2010年正式命名为“郭守敬望远镜”。这台望远镜采用了一种独特的中星仪式反射施密特设计,视场达到5度,为我国乃至全球的天文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