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战略目标引领下,新能源产业迎来高速发展期,但是最新数据显示,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激增,我国退役锂电池预计2030年将突破280万吨。这些锂电池退役后都去哪儿了?如何绿色高效回收?近日,江苏开放大学“智锂再生”团队携自主研发的技术走进安徽嘉奇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围绕退役锂电池回收的新技术进行了探讨。
数据显示,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激增,我国退役锂电池预计2030年将突破280万吨,但传统湿法回收工艺存在高能耗、大量使用化学试剂等问题,需要配套专业的化工园区和大型设备,已成为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卡脖子”难题。嘉奇能源科技工程师现场展示了公司的电池梯级利用产线,并坦言:“锂电池深度回收的环保要求与技术成本,仍是当前最大挑战。”
针对行业痛点,“智锂再生”团队自主研发了模块化电化学碳捕集膜蒸馏工艺。该技术可在无化学试剂添加的前提下,实现单/多价元素的高效分离(分离系数>14000)、碳酸锂的高纯度回收(>99.8 wt%)以及回收过程的零废液排放;同时,该技术将通过对高温烟气中二氧化碳及废热资源的利用,创造可观的碳汇、降低运行能耗,真正做到“回收即减碳”的物质闭环;此外,团队开发的机器学习协同调控算法,可动态匹配不同运行工况,实时优化反应参数,将碳捕集率提升35%,并大大降低了工艺管理复杂度。该团队负责人闵艳表示,作为新时代环保科技工作者,未来,在国家“无废城市”建设与循环经济政策的推动下,团队将深化与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合作,推进新技术的落地与转化。
月华 小风
校对 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