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在港交所上市的国内知名玩具厂商布鲁可近日公布2024年年报,交出其上市后的首份年度答卷。
报告显示,2024年布鲁可实现收入22.41亿元,同比增加155.6%;经调整年度利润为5.85亿元,同比增长702.1%;归母净利润亏损4.01亿元,同比扩大94.59%。
授权IP约50个,“奥特曼”收入远超其他IP
布鲁可主要为消费者提供拼搭角色类玩具,及少量提供大颗粒积木玩具。报告期内,拼搭角色类玩具产生的收入为22.01亿元,占同期总收入的98.2%,而积木玩具产生的收入为3943万元,占同期总收入的1.8%。
截至报告期末,布鲁可已实现682个SKU的多元化产品组合,包括132个主要面向6岁以下儿童的SKU、519个主要面向6至16岁消费者的SKU、31个主要面向16岁以上消费者的SKU。
具体而言,报告期内,“奥特曼”“变形金刚”“英雄无限”“假面骑士”是其最畅销的四个IP产品系列。其中,“奥特曼”IP产生的收入远超其余三个IP,甚至高于其余三个IP的收入之和。“奥特曼”“变形金刚”“英雄无限”“假面骑士”IP产生的收入分别为10.96亿元、4.54亿元、3.1亿元和1.7亿元。
在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看来,高度依赖奥特曼等授权IP存在诸多长期风险。首先,IP授权方可能因各种原因不再续约或提高授权费用,这将直接冲击布鲁可的核心业务。其次,单一IP的生命周期有限,一旦热度消退,布鲁可的产品销量可能大幅下滑。而且,过度依赖单一IP限制了品牌多元化发展,难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布鲁可也在积极推动授权IP多元化。年报显示,该公司授权IP数量从2023年12月31日的约27个增加到截至报告期末的约50个。布鲁可表示,展望未来,他们将继续寻找广受欢迎的IP,这些IP有可能补充公司当前的产品供应,并进一步扩大其目标消费群体。
值得一提的是,布鲁可已经连续四年亏损。数据显示,2021年,布鲁可归母净利润亏损5.03亿元;2022年归母净利润亏损4.20亿元;2023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06亿元。
2021年~2023年,布鲁可的亏损不断收窄,但是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又扩大至4.01亿元。布鲁可方面曾表示,尽管他们的业务有所增长,但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净亏损可能会大幅增加,主要是由于公司估值上升导致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及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大幅增加所致。
同时,努曼陀罗商业战略咨询专家霍虹屹认为,企业连续亏损的根本原因,往往不是出在“挣不到钱”,而是出在“花得太多”。“布鲁可当前的增长,更多依赖于高强度的市场投入、渠道拓展和IP授权支出,在品牌尚未真正站稳、供应链与组织效率尚未完全释放之前,沉重的前期投入势必压缩盈利空间。”
多次参加国外展会,未来将持续布局海外市场
国内潮玩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出海成为许多潮玩类企业的必选项。目前,泡泡玛特、TOP TOY、52TOYS等潮玩品牌都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布鲁可也不例外。
近段时间,布鲁可多次参加国外知名动漫玩具类展会。2024年12月,布鲁可参加2024新加坡动漫展,在展会现场全球首发芝麻街新品,并带来了漫威无限传奇、小蜘蛛和他的神奇小伙伴们、变形金刚等IP系列产品;今年1月,布鲁可又携奥特曼、变形金刚、英雄无限等IP系列产品亮相世界三大玩具展之一的纽伦堡玩具展。
但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布鲁可的海外业务收入为0.64亿元,占总收入的2.9%,对整体收入的作用还不明显。
尽管如此,布鲁可对于海外市场依然非常看重。布鲁可表示,他们将进一步投资销售和营销,尤其是内容驱动的营销活动,以提高其在中国和海外市场的品牌知名度和产品知名度,特别是在美国、欧洲和东南亚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建立和加强他们的海外业务。
“当前,中国玩具品牌‘走出去’的潜力正在被逐渐验证。布鲁可出海战略选择以欧美和东南亚国家为突破口考虑也比较全面。以欧美为代表的成熟高端市场,品牌溢价空间大,渠道多元,是全球玩具产业的主战场;以东南亚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人口结构年轻,对性价比与创新产品接受度高,增长潜力大。”霍虹屹表示,在出海过程中,布鲁可还需应对文化差异与本地化运营难题,他们需要在每一个市场找到合适的本地团队、本地渠道和本地内容表达方式。
“此外出海,不只是卖出产品,也不是一味地本地化,更应该是输出文化。布鲁可如果能将中国式的亲子互动理念、教育理念融入产品和品牌中,就可能不仅卖得好,更有机会成为国际化IP的孵化者。”霍虹屹补充说。
责编:李文玉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