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零售圈一篇《叶国富改革永辉第一刀,“去供应商”》的文章,引起了快消品从业人员的关注和热议,其实热议的并非文章本身,而是曾经作为市值千亿,中国最大连锁超市正在进行的“变革”,是大家最为关注的,因为743家门店的背后,关联着数千家供应商的切身利益。对于永辉“去”经销商是否能够成功,行业人士也是见仁见智,其中对于本次大刀阔斧的改革,不看好的占很大一部分,原因不相信常年以来靠供应商垫资、促销、解决售后等工作门店的员工能够全盘接手,再者“卖货架”的做法会不会得以杜绝?有些关键岗位人员的贪腐问题能否得以根治?几十年的沉疴旧病,绝非一句话、一个决心就能改变。同时也有很多的同行赞赏叶国富“怀菩萨心肠,行霹雳手段”,快刀斩乱麻的“溯本清源”,能为永辉缔造一个美好的明天,为零售业开创一个全新的标杆。
看看网友如何说?
赵*新:供应商只是表面现象,供应商是干啥的?说白了替超市垫资的,供应商去掉了,转身问厂家要45天账期还要票到付款,工厂是傻的让你白占45天便宜,转身吧45天账期的的利息加回来,改变了吗?供应商的利润归了工厂,超市拿货价没变,相反哪个供应商手里没有十个八个品牌,一次配送十个品牌和工厂一次只送自己产品的运费能一样吗?再加一次价,销量少的工厂干脆觉得利润没有运费高,就不合作了,恶性循环,这怎么解决?说白了,所谓去供应商,去掉供应商之后要降本增效才有意义,不是盲目的一刀切,切掉大供应商不是目的,你学习人家供应商先款后货才能降低成本,最后说到先款,永辉你有几百亿流动资金付给厂家吗?
阿伟:直供又或中间商都有账期,中间商运营的话相对厂家比较能把控,比如账期信贷一个月,不然就给你断货,包括中间商的仓库库存可控。直营的话肯定是按销售额给厂家结款,而这个结款账期可能三个月又或者半年,不可能每个月结款,还有库存必然大于销售,直营订货下单,后期消化不了的临期过期会直接退回厂家处理,厂家售后压力的风险很大。
毛豆子®:去经销商没问题,你能做到款到后货么?一切促销活动你自己来搞么?如果可以,试问哪个品牌公司会拒绝这样的合作?
厦门陈**:你说到永辉的痛点了,就是要厂家承担账期+退货+一大堆费用,这样子没有几个厂家敢合作,货款被永辉拽在手里,厂家就是鱼肉,永辉是菜刀。我也是知名品牌厂家,我们找永辉聊过,要账期。款如果被永辉抓着,后面肯定一大堆费要扣。
网雲:最核心的是售后问题与一堆乱七八糟的费用。
悟:厂商凭什么直供?大牌厂商不可能鸟他!小商会被永辉搞死。如果直供,要多出多少人来对接终端?物流问题,临期处理等一大堆问题,想多了吧。
千喜儿-陈*:你供了就知道有没有理由(售后,货损,遗失等),钱在人家袋里,他说的就是真理,你不授受那就是没谈协结不了款。
陈:消费降级大背景下供应链确实是生命线,但中间商有其存在价值,因为他们承担了账期功能,除非革掉这个,那也太牛了!
詹&连锁品牌投资+产业链赋能:永辉从“二房东”租货架和场地。重归零售“买卖”的本质,不知永辉的货款结算方式,是现款还是超长账期,如还是超长超长账期,则根本去不了经销商。
三寸光阴:除了有质量问题应该没理由扣吧!如果自有品牌一般现货现款,非自有品牌胖东来是一个月的账期非常准时。主要还是双方的信任问题,产品质量和价格不乱来,商超结款能严格执行。有买手和厂家沟通负责生产标准输出,确保质量和研发。胖东来都打样了,永辉也出了很多款了。这个不是问题,关键在于监管。
小聋居士®:还是改不掉以自己为中心的坏习惯!改革的目标是促进市场资源的整合共赢,而不是让资源选边站队,这个淘宝早吃过大亏了!这个叶总还是个土财主山大王式的低层次人物,永辉看来死的更惨!
Aml:名创大部分风险由加盟商承担,也当然可以高调吹牛逼。永辉则是自负盈亏,最多盘剥一下供应商,现在去供应商,在大生产商面前没有谈判优势。现在趋势是消费降级,不是你说改革就能达到你的预期。想多了。搞搞形式,把股价吹上去才是目的吧。全国超市一窝蜂去学胖东来,只学了点皮毛。他们根本不知道代理商背后付出的代价和服务,去掉代理商后那就要自己承担后台的代价,你又能省去多少成本?0几年厂家想搞直销也是想去掉中间代理商,结果全部失败。代理商具有天然的无可替代的优势。现在生意不好的原因乃是整个经济趋势所致,你想胜出,就看你卷的本事。
汉安大道东:学个毛线啊,做到下面几点就可以了,一,增加基层员工收入;二,淘汰素质低下的中层干部;三,遏制中高层贪腐。有一点做不到都白忙。
一半清欢:毕竟不是自己创的,也不存在感情,对于资本运作来说只需要有大动作拉升股价,再一卖赚钱比经营来的快多了,对于创始人而言真要卖企业还是舍不得。
隐退退隐:到的是毛毛雨,内部很乱,不是他三言两语就能搞定的,癌症晚期患者,依靠化疗解决不了什么!调改店换汤不换药,换个厂家还做那些单品,就是替换了多少个单品!可笑的很。
观山:他这个属于是激进式改革了,不成功就那啥吗?传统向新兴转变往往采取渐进式改革,摸索出经验,形成理论后,再激进改革,快速成型。但有时候身不由己,时不我待,只能放手一搏。
张*:也没有觉得他这个多激进,还是想想怎么把大生鲜做好,显然没有抓住消费者真实的需求,未来很多年的重点不在标品的供应链,整生鲜的供应链会弯道超车。自有品牌销售占比40%,这个品类的负责人到底需要多少专业知识。感觉山姆和胖,打造的顾客心智人设,肯定不是那几个自有品牌的商品承载了所有。胖家的药方效力估计也是半衰期短得很。胖东来更像是一个圣人治企,伦理至上的道德模范,受到了公众的大量追捧。而山姆中国则只是一个全球化企业的区域性分部,核心管理层都没有什么存在感,也没有过多地宣扬道德伦理,只是努力坚持企业的科学运营与商品选择的极致严苛标准。二者虽然都做到了商品品质上的行业领先性,但山姆中国却实现了更好的可复制性与规模效应,同时创造了不输于胖东来的用户价值、产业价值、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
赖先生:砍掉中间商,没那么容易的,前后喊这个口号的人不少,真正做到的有没有?无非是换一种合作模式的经销商罢了。就如做山姆的供应商,完全由厂家直供的能有多少?特别是食品,大多数还是以服务商名义协助工厂和山姆直接做产品研发、包装设计、营销策划、落地执行,单凭生产端和零售端能做好这些事?众人拾柴火焰高,你把中间商都砍掉了只对接厂家,大品牌的要求你满足不了,小品牌你又看不上,不大不小的可以搞搞,但是说到底都要看你的量和款。
走路:目前也就山姆可以做到,其他的太难了。不过永辉要学的就是山姆和胖。我本人就是个品牌方的员工,和这些系统打了几年交道。山姆的自有品牌的确贡献级高,尤其是他的休闲零食。断层式的领先其他所有KA渠道。
MsYang:胖东来是永辉改革的罪人。
海天:好与坏,得与失,成功还是失败,不予置评,让时间去检验。
小强བང་ཆིན་བྱང་:永辉这么多年的持续亏损肯定是内部管理出了问题,没有跟上市场变换的步伐,叶的介入是一个好的开始。持续看好。
“开弓没有回头箭”,网友们的疑虑和问题,相信叶总及新的永辉领导层都已了然于胸,永辉的“去”经销商,只是所有改革的一个节点,后续的大动作一定会接踵而至。
作者简介:零售荆言,31年零售行业老兵,历任上市公司超市板块店总,采购总,副总裁,实操经验丰富,对零售行业有独特的见解和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