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中信证券:深海科技战略定位高度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后续一定会有更多政策落地催化

IP属地 北京 编辑:冯璃月 金融界 时间:2025-03-25 11:01:41

文|姜舜尧

深海科技主题是上层提出的全新概念,战略定位高度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后续一定会有更多政策落地催化,且板块整体位置较低,标的挖掘以及市场演绎还不够充分,后市有望持续演绎。

为什么要提出“深海科技”?

一、培育新质生产力,挖掘新的经济增长极: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占GDP比重达7.8%,其中深海科技相关产业增速超15%,根据自然资源部数据,我们预计2025年深海科技市场规模达3.25亿元,占海洋经济总盘子的25%。陆上资源日益匮乏、经济增长承压的当下,深海资源的开采与利用以及相关海洋装备制造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二、国防安全与海权博弈重要抓手:深海独特的军事利用价值则使其成为目前最有希望快速改变海上作战态势、取得非对称优势的战略空间,实现“以深制浅、以深制海、以深拒止”战略,有效抵消制空权和制海权,深海科技是未来大国海权博弈的重要抓手。

“深海科技”是否值得投资?

一、深海科技主题是上层提出的全新概念,战略定位高度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后续一定会有更多政策落地催化,且板块整体位置较低,标的挖掘以及市场演绎还不够充分,后市有望持续演绎。

二、深海科技主流公司与造船海工行业深度相关,受益于本轮造船海工景气周期,短期内(未来3年)板块业绩的弹性和确定性较高,因此不用担心业绩期主题板块调整。同时在深海科技概念加持下,板块公司估值有望得到进一步拔高。

因此我们持续看好“深海科技”主题投资,既有主题和想象空间,短期又有爆发式增长的业绩,强劲的基本面支撑。

风险因素:

产业政策落地不及预期风险:深海科技属于战略新兴产业,高度依赖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政策支持,产业政策落地可能存在不及预期的风险。

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国际市场上,钛合金、碳纤维复材等深海科技核心原材料价格可能出现剧烈波动,从而推高成本、削弱盈利能力的风险。

核心技术国产化不及预期风险:水下传感器、导航芯片等深海科技关键部件依赖进口,若国产替代进程放缓,叠加海外技术封锁升级,可能出现制约国产装备性能与量产进度的风险。

地缘政治风险:南海、西太平洋等深海资源富集地区可能涉及主权争议,存在冲突升级导致开发受限、业务推进不及预期的地缘政治风险。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深海科技作为新兴产业,传统军工集团与新兴民企加速布局,产业格局可能发生变化,部分领域面临利润率下行压力的风险。

相关技术研发产业化和商业化落地不及预期风险:深海科技研发难度大、投入成本高,技术成果产业化存在较高不确定性,可能存在商业化进程延缓、投资回报周期拉长的风险。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5年3月24日发布的《机械行业深海科技专题研究—科技兴海,向海图强(PPT)》报告

券商研报精选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