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爆冷!投档线跌到冰点!今年为什么没人愿意上民办本科了?
长久以来,“宁为凤尾,不为鸡头”的执着,让很多家长和考生在志愿填报的时候都是能上本科不上专科,即便民办本科学费高昂,也因其本科毕业证承载的考研、考公、考编等梦想跳板的价值,成为了不少分数边缘考生的首选。
不过,今年高考志愿填报的风向似乎与以往有所不同,很多民办本科高校遇冷,招生情况不容乐观。比如上海兴伟学院的本地招生遭遇“零投档”的尴尬,第一次征集志愿也同样“无人问津”,后在第二次征集志愿才有人投档,校方目前也针对“没有招到人”的传言进行了辟谣。
在广东,今年湛江科技学院(民办)因为生源不足而引发了广泛关注。在本科批次第一次征集志愿后,该校普通类仍有2566个缺额,甚至在分数要求降至本科线下5分,依旧无人问津,尤其是招生人数最多的中药学、护理学、电子商务、小学教育、翻译等专业缺额情况尤为严重。在本科批次第二次征集志愿的分数要求再次下降后(物理类再降7分,历史类再降8分),湛江科技学院全部专业组才满档。很遗憾的是,另一所民办本科高校(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在第二次征集志愿后,还有305个缺额(含艺术类统考)。
降分招生仍未能解决生源问题,一方面或因学费、地理位置、专业设置等因素导致,另一方面也在提醒部分民办本科高校的吸引力亟待提升。
而在广西本科普通批第一次征集志愿中,也有四所缺额千人的民办本科高校,分别是广西城市职业大学(缺额2352人,在第二次征集志愿时甚至解除了对文化分数的最低限制)、广西外国语学院(缺额2258人,往年录取分能达到公办二本的水平)、桂林信息科技学院缺额(2141人)、南宁理工学院(缺额1677人)。
无独有偶,湖南普通类本科批第一次征集志愿中,长沙医学院、湖南信息学院和张家界学院同样缺额数惊人。其中长沙医学院缺额2363人,湖南信息学院缺额2360人,张家界学院缺额1161人。
现如今,大部分民办本科高校因口碑难以得到考生和家长的认可,大面积缺额的现象似乎是大势所趋,生源质量也随之明显下降。本科线上,甚至是高分的考生逐渐把目光聚焦到“就业有保障”的定向专业,分数没有优势的则退而求其次报考费用更低的公办专科院校。
大部分考生和家长认为,名校光环固然光鲜亮丽,但是解决就业更为实际。高考生一旦开始追逐编制与稳定,那么对于编制的渴望传导到志愿填报端也不足为奇了。
今年民办本科高校集体“遇冷”,究其原因主要有几点:
一是民办本科高校的收费高昂,动辄上万。当前整个经济环境连带就业环境都大不如前了,未来的收入不确定性加大,如此高昂的费用,普通家庭根本不敢“高攀”,因此考生和家长在选择民办本科高校时也会更为谨慎,不再盲目追求高价教育,而是更多地考虑实际效果。如果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口袋有余钱,为了拿到本科文凭,相信大部分家长倾尽所有也愿意让孩子报考。
二是民办本科高校的招生规模庞大但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高校的社会口碑和认可度一般,加上招生专业的优势不明显(缺额专业以冷门专业为主,如小语种、工商管理类、汉语言文学、电子商务等就业困难的专业)。考虑到未来就业的竞争力和“回报率”,不少考生和家长认为,与其投入十几万读民办本科高校,还不如去读公办专科院校的王牌专业更容易就业。
三是考生的选择更加多元化,民办高校不再是唯一的出路。同样的费用,分数考不上公办本科高校但又想继续深造的考生,会优先选择公办本科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如果分数偏低但又想有一技之长支撑未来就业的考生,则会优先选择公办专科院校。
其实,民办本科高校招生“遇冷”,对于学校本身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要想改变现状,就必须直面问题,如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等,长此以往沉淀才能重获考生和家长的认可。
当然,高考直通车也提醒各位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选择院校和专业时,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理性分析,不要一味盲目追求名校光环,也不要“一棍子打死”所有的民办本科高校。近年来,民办本科高校也是一路疾驰狂飙,快速发展。一批高水平民办高校表现亮眼,凭借着在本科教育领域多年的深耕积累,实力能与公办高校并肩。如珠海科技学院、广州城市理工学院,每年高考多个专业组投档线都能超过不少公办本科高校。
最惨“0投档”本科院校诞生,民办高校集体“爆冷”原因何在
“消费降级”的风最终还是刮到了高等教育领域!
近年来,高等教育领域的风云变幻不断。今年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大量民办高校招生出现了缺额的现象,特别是今年一所民办本科院校出现无人投档的罕见情况,引发了社会广泛热议。
一所堂堂的本科院校,为何会遭遇“0投档”的“惨”况?
上海兴伟学院,是一所非营利性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简介摘录自百度百科)。学校前身为“上海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始建于2001年4月。2014年2月,经上海市政府批准,改制为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更名为上海兴伟学院,只开设英语与国际商务两个本科专业。
上海兴伟学院今年计划在上海招收95名学生,在首轮投档结束后,却连一个学生都没有招收到;第一次征集志愿结束,仍然没有任何一名学生报考。不得已的情况下,第二次征集志愿时,上海兴伟只能直降15分进行录取。堂堂本科院校出现“0”投档,甚至降分抢专科生源的情况,真的很尴尬了。
民办学校无人问津,这一现象并非个例,今年其他多地民办高校也面临类似的情况。据统计,2024年全国约有30%的民办高校未完成招生计划。比如:
2024年在江西的本科批投档中,有多所民办高校招生情况一言难尽,出现大量缺额。例如,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共计缺额1632人;南昌职业大学的缺额,在江西的本科批投档中是最多的,共计1661人。江西应用科技学院的缺额,共计113人;江西服装学院的缺额也有726人,其中,物理类缺额为537人,历史类缺额为189人。
广西本地的民办本科高校里面,也有4所民办本科高校的空缺名额超过了1000个。其中,有三所高校空余的总缺额甚至超过了2000个。特别引人注意的是某个老牌民办学院,前几年一直有较高的录取分数,没有想到今年也崩盘了!
而从这些民办本科高校投放的专业来看,部分民办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十分热门的专业,都没招满。
民办高校集体“爆冷”的原因分析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学长认为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学历贬值:在经济学上,有个指标叫“高等教育回报率”,指的是每多接受一年高等教育,收入提高多少。随着我国高校连年扩招,回报率明显下降。家长和学生在选择高校时,更加关注重点,即投入和回归的平衡。
相比于公立学校,民办学校的文凭含金量通常较低。在就业市场上,民办学校的毕业生往往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家长认为,与其花这么多钱读个民办本科学校,还不如去读专科学校的好专业更容易就业。
办学质量担忧:部分民办高校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社会口碑不佳,导致许多家长和学生对民办学校的办学质量有所担忧,许多网友将其形容为“割韭菜”,只负责招收学生而不对他们的学习和就业负责。
学费高昂:民办高校的学费普遍较高,这对许多家庭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例如,上海兴伟学院的学费一年就将近15万,四年下来,不算生活费和其他费用的情况下,也需要近60万元。这样高昂的教育费用,即便是在经济十分发达的大上海,也没有多少家庭能够承担得起,普通家庭更是不敢“高攀”。
据第三方研究机构发布的2023年全国民办大学学费排名(仅统计普通类专业),进入2023年全国民办大学学费排名前100名的高校中,最低学费也要2.2万元每年。对于高收费的民办高校,考生和家长们只有敬而远之。
在这个充满风险和挑战的时代,人人都渴望确定性。虽然拥有本科毕业证在找工作或者考公方面都更加方便,但在目前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过紧日子”已经成为常态。家庭在教育投资上更加慎重,不再盲目追求高价教育,而是更多地考虑实际效果。像某些民办高校这样在专业设置上没有任何吸引力,学费高昂的民办院校,遭遇“0投档”的“惨”况以后会越来越常见。停滞不前,终将被时代抛下!
投入巨大但回报甚微,导致了今年民办高校的招生“爆冷”。“消费降级”的风最终还是刮到了高等教育领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