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当毫米波、激光雷达、5G芯片逐渐成为高阶智能驾驶的标配,智驾市场也逐渐从车内卷到车外,催生了AI交通这一赛道。
2月25日,据市场消息,AI解决方案供应商智慧互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ICT)计划在香港上市,筹资约2亿美元。
据悉,中信证券及建银国际将出任上市保荐人,智慧互通的战略投资者包括小米以及高榕资本,若智慧互通在香港上市后,还有意寻求在上海双重上市。
资料显示,智慧互通是一家深耕智能交通技术的人工智能企业,旗下品牌包括爱泊车(AIPARK)、爱通行(AITS)、爱充电(AIC)、领航者(AIPILOT)、超视线机器人(ASER)等。
AI交通赛道
从智慧互通创始人、董事长、首席创意官的创业经历来看,他是先确定人工智能领域,后选择交通技术方向。
早在2012年,闫军就创立了文本大数据领域公司智慧星光,三年后,随着智慧星光团队管理团队日渐成熟,闫军开始针对“交通拥堵”和“停车难”这两个城市交通出行难题,到美国开始了一趟考察之旅,学习谷歌、MIT智慧城市实验室等技术方案。
回国后,闫军于2015年在中关村成立智慧互通,并推出首个品牌“爱泊车”。当时,室内停车场已相对饱和,闫军认为即便有“AI”加持也难以开辟,于是瞄准了路侧停车这个细分赛道,通过“AI+停车”实现对城市停车进行在线化、可视化、无人化管理。
次年,爱泊车经招商引资方式首先在河北张家口建立起城市级智慧停车的应用案例,随后进军省会石家庄,到了2017年下半年进入北京市场,提供高精度机器智能及无人化电子收费的技术服务。
数据显示,智慧互通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高位视频产品覆盖北京16个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加之市级管理平台,系统综合识别准确率达到99.97%。
“停车难”提供方案获得市场认可后,2020年智慧互通针对“交通拥堵”推出第二个产品爱通行。
2021年,爱通行拿下北京通州区智慧交通管理平台项目、三亚市城市超级大脑项目,2022年中标河北高速智慧交管一体化指挥调度平台项目、北京市昌平区域交通综治建设等智慧交管市场等。
爱通行以及后来发布的领航者等产品,开始走出停车场景,对道路通行拥堵进行数据优化、筛选,以及配合智能汽车驾驶。
同样在近日,智慧互通宣布,旗下自主研发的“智能路网交通大模型”(IRNMMGPT)成功通过网信办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
截至目前,智慧互通的AI产品技术已应用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等超50座大中型城市,每年服务车次10亿+,形成超大规模的高精度人工智能落地实践应用。
智慧互通人工智能科学家项炎平博士表示,智慧互通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感知机器人、智能红绿灯、智路及自动驾驶、车路云一体化、低空立体交通、空间智能等领域。
关于未来的市场前景,他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与成熟,智慧交通将呈现出更加智能化、精细化的发展特点,当前国内各城市正加速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市场规模将持续高速增长。
公路边的产业链
智慧互通并不是第一次冲击资本市场。
公开信息显示,智慧互通曾分别于2021年1月、2022年6月和2023年9月进行上市辅导。
虽然IPO至今无果,但智慧互通已完成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高榕资本、中金资本、绿动资本、深创投、中关村启航基金、中关村科学城等,小米和蔚来也在股东行列。
其中,小米于2021年8月透过瀚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897万元认缴出资额持有智慧互通4.21%股份,瀚星创投是小米旗下重要投资平台,主要投资领域为半导体、人工智能、物联网等。
值得一提的是,入股智慧互通距离小米官宣造车仅过去半年,当时小米对汽车产业链的投资还包括智驾明星企业纵目科技、激光雷达独角兽禾赛科技、智驾方案供应商几何伙伴、能源企业赣锋锂业以及脱胎于长城汽车动力电池事业部的蜂巢能源等,已形成围绕智能汽车为核心的投资矩阵。
彼时小米战略投资部董事总经理蒋文也表示," 智慧交通、智慧城市一直是小米高度关注的投资领域。我们期待爱泊车的智慧停车业务稳步进取,进而与小米智能生态多场景业务产生更多协同。"
和智驾、电池等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不同,智慧互通的产品服务于停车场、路边,并不能直接装在小米SU7、小米YU7上,而这一差别或许体现了小米汽车在“车路云一体化”领域的野心。
智能驾驶领域,“车路云一体化” (原车路协同)是和“单车智能”相对的一种技术路线,指通过新一代通信技术,将人、车、路、云的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融合为一体,实现智能网联汽车交通系统的安全、节能、舒适及高效运行的信息物理系统。
去年7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五部门发布《关于公布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确定20个首批试点城市。
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截至2023年底,我国公路540余万公里,而目前“车路云一体化”的路端安装成本每公里接近100万至200万元,假使未来随着技术发展压降到50万元,也能形成2.7万亿的新基建市场,规模堪比再造高铁网络。
“重点是让路联网,让路智能,市场空间是巨大的,投资是巨大的,从高速、国道、省道、市政道路、甚至乡村道路,全智能起来,持续建设和更新,让各方都玩得起。”
“车路云一体化”技术路线的基础是V2X(Vehicle to X),Vehicle指车辆,“X”代表任何与车辆交互信息的对象,包括行人、其他车辆、交通路侧基础设施和网络。
同样投资了智慧互通的蔚来,就在其纯电轿车ET7上搭载了5G-V2X系统,宝马也从2025年1月起生产配备V2X模块的全新5系车型。
但目前而言,仅有12%的城市道路完成V2X设备改造,更多还是一个前瞻的市场,中国信科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陈山枝也提到,车路云一体化试点过程面临诸多挑战,C-V2X路侧设备覆盖率和车载终端渗透率不足是关键问题。
关于“车路云一体化”,有一种形容是“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强大的云”,车端和云端早已成为炙热的投资红海,而路端则留下了更多市场空白,在服务于路端的智慧互通们背后,潜藏着一条巨大的产业链。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