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理想股票的兄弟们,现在应该嘴角咧到耳朵根了吧。
今天一大早,准确的说是从十点开始, 短短一小时,理想在港股的股价从 101 港元飞到了 121 港元,暴涨 20% ,对应了 400 亿港元的市值暴增,随后便一直稳定在 120 左右。
非常抽象的是,这一切的根源,仅仅只是理想发出来的 两张照片。
在股价暴涨前,理想在自家的公众号和微博上发了一条短的不能再短的推文: “ 大家族! 理想 i8,理想首款纯电 SUV ” ,并配上了新车跟理想 L9 、理想 MEGA 的 三车合照。
跟咱们常见的新车官宣不同,理想发的这两张照片只展示了新车 i8 的车头和车尾, 而造成股价起飞大的,正是下面这张车尾照片。
为啥呢?
因为这台本该是缩小版 MEGA 的理想 i8 , 车尾的造型细节竟然跟 MEGA 完全不同。
肯定有兄弟说了,不就是发了台新车嘛,甚至连个侧面都没有,有啥大惊小怪的?
但我说实话,就这张 i8 车屁股的照片,真是我这几年看过的 信息量最大的新车官图了。
不夸张的讲啊,这里头不仅能看到 i8 这台车在车身工程上的很多细节,甚至还能看到李 想这个老板为了从 MEGA 的失利里走出来,是真的下了血本的。
这一切的一切还是要从去年遭遇滑铁卢的理想 MEGA 说起。
在将近一年以前,脖子哥写了篇文章,说的是理想 取消了去年所有新车发布计划的事儿。
当时的理想因为 MEGA 的遇冷陷入了巨大的争议,财报显示出来的资金状况也不是很健康:
销量涨了、营收涨了,但 净利润暴跌了接近一半。
最主要的原因,一是原先给 MEGA 准备的生产物料用不上了,二是根据 MEGA 的设计做的一系列家族化新车( 当时还叫 M7 、 M8 和 M9 )已经接近完成,正在路测了,研发经费花了不少。
而这些新车里头离量产最近的那个,其实就是今天这台 i8 的前身 M8 。
从此前频繁曝光的路试谍照来看, M8 有着跟 MEGA 几乎相同的车身比例 + 完全一致的车尾造型。很明显,理想当时对 M8 的定义完完全全就是 一台小号的 MEGA 。
但当 MEGA 因为造型导致销量崩盘之后,马上要发的 M8 就非常尴尬了:
按照之前的设计放出来,那销量大概率依旧扑街。改设计吧,就相当于之前的设计和工程白做了,怎么想都有点划不来。而今天的 i8 官图就是实锤了李想最后的选择, 那就是改设计。
大伙看啊,下面这两张是 M8 路测车和 i8 官图 后备箱门结构的对比。
可以看到,官图里的 i8 不光是贯穿式灯组的造型发生了变化,整个后备箱门的 开口也缩小了很多。从原先 MEGA 同款的整体开启,变成了 L 系列的部分开启。
绿色是后备箱门开合线
车门变了,车灯也跟着变。谍照里 M8 测试车的贯穿灯组,用的是 MEGA 同款设计, 没有超出尾门的范围。但在 i8 上却改成了两端延伸到后翼子板的样式,把灯组 打成了三段。
这也就意味着 i8 不仅是用上了新的灯组,后翼子板还需要增加两个车灯的安装位。 原先用来冲压后翼子板的模具就不能用了,得重新做。
熟悉生产制造的老哥肯定明白换模具有多贵啊,别急,后头还有呢。
比如这个后备箱门本身,很多兄弟以为这是不是用了 L 系哪款车的同款配件,有一说一,一开始我也是这么想的。但对比之后发现,它完全是个 全新的尾门,因为它灯带上头的 小转折其他车型都没有,又得开个新模具。
而因为后备箱的尺寸发生了变化,其它跟它有关的结构件和覆盖件都得对应调整。
就比如后保险杠,我对比了 L 系的所有车型, 都或多或少有些细节上的差别,需要单开模具。
再往上走,因为后备箱的开口可以理解为 上下左右四块结构围起来的,也就是下面图里拎出来的蓝色和绿色部分。
开口一变,这哥仨说啥都得跟着变。
这也就意味着, i8 的后车身很有可能除了后排地板、后防撞梁以外, 几乎所有零件( 包括覆盖件和结构件 )都重新开模设计过了。
这一点在 i8 的官图里头其实也能得到一部分的印证,就比如这个后侧车身的覆盖件, M8 测试车的这个部分是和 MEGA 同款的 贼光滑的形面,有一些小弧面的过度,但不多。
可到了 i8 这里, 就变成了非常明显的宽体,模具必定经过了大改。
我知道大伙肯定想问这样改一次车尾得多少钱,我觉着啊,在不知道啥时候会开的 i8 发布会上,李想大概率会像当年的余大嘴介绍新款问界 M7 似的,给大伙一个具体的研发金额。
但不妨碍我们提前先猜一猜。
先看模具,保险杠因为大概率是塑料的,用的就是 注塑模具,一套的成本根据设计细节的不同,大概在百万以内;车身的覆盖件用的是铝或者铁,需要用到 冲压模具,根据面积大小的不同一套也是在百万以内;
最贵的是车身的结构件,需要用到复杂、高精度的 多腔模具,价格百万起步,最高可能冲到千万级别。
而为了提高车辆的生产效率,或是应对某个模具坏了的情况,每个部分的模具车企都不会只有一套。
再加上重新设计过的造型需要重新做各种验证,里头涉及到的各种电气走线也得重新布置,最重要的是碰撞测试还得重新做,这可都是白花花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所以我猜测啊,为了修改这个车尾造型, 理想光是模具的投入很可能就是亿元级别。
当然了,上面这些都是脖子哥根据公开资料整理的,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业内老哥指出来。
而这也是为啥我在去年会觉得, i8 这台都已经在跑路试的车,大概率不会改设计。
因为在整车的开发流程里头, 设计的定型往往都是千里之行的第一步,后续的各个环节比如匹配和验证,其实都是在为能够实现最开始的设计做努力。
改设计就跟所有东西都做完了,还得 回去改草稿一样,光是想想都会觉得头疼。
也是因此,我是真没见过临量产的车型最后关头改设计的,一般都是收到意见以后,在改款的时候调整。
敢在快交稿的时候说好像另一版更好的,理想 i8 是第一个。而且大概率,后续的 i7 、 i9 也得按照这个法子全部改一遍。
李想不仅想改,愿意改,还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改完落地了,我是真的佩服。
最后说点轻松的吧,甭管是从车型的名字( M8 改到 i8 )还是车尾的设计上看,李想肯定是铁了心不想让后续的新车跟 MEGA 扯上一点关系了。
据说啊据说, i8 的内饰还吸取了 MEGA 过分套娃的教训,也在设计上做了一些改变,但今天的官图里看不太出来。
MEGA 车主们应该要高兴坏了吧,成高铁设计的独苗了嘿!
那大伙觉得在这么一通操作之后,理想的目的达到了吗?这台船新版本的理想 i8 ,还会和前辈 MEGA 一样,因为设计的问题受到市场的冷落吗?
在各家纯电 SUV 纷纷转向增程式混动的时代,这台定价一看就不会低的纯电 SUV ,到底还有没有胜算呢?
反正资本市场这头,已经有答案了。
撰文:致命空枪
编辑:脖子右拧 & 面线
美编:焕妍
图片、资料来源:
理想汽车
因为MEGA,李想亲自砍掉了今年所有的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