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房地产 » 正文

人口持续增长,兰州重回二线城市行列

IP属地 北京 编辑:沈如风 指兰针 时间:2025-02-26 00:30:12

兰州,到底是几线城市?

每年发布的城市榜单很多,各种经济数据、科教文卫数据、交通数据、商业魅力、第三方数据等等,参考面很广。

去年,有的机构把兰州划在了二线行列,但有的机构还是归为三线城市。

日前,国际品牌价值评估机构GYBrand发布了2025年度中国城市综合实力100强指数报告。

今年,兰州终于重新出现在了二线城市行列,尽管是吊车尾排名50,但也算是回归了。

这个排行榜,不是单看城市GDP或者人口规模来排序。

而是从经济实力、基础设施、营商环境、质量建设、居住生活、国际声誉、发展潜力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而评出的。

前几年,在GYBrand以及很多相对比较权威的机构榜单里,兰州一直是被划归在三线城市梯队里。

2025年,兰州能重回二线城市,不管会不会影响咱的仨瓜俩枣的月薪,至少听上去是顺耳了一些。

否则,把这几年做大做强兰州的强省会置于何地呢。

大家之所以这么在乎这个二线城市,无非是城市能级越靠前,代表的是资源配置更集中、发展动能更强劲,且在区域协调发展中承担更重要的枢纽功能。

在乎的其实是,未来的希望和城市向好的预期。

包括最近,各大城市2024年的人口数据,也开始陆续发布了,

毫不意外,沿海发达城市、中西部省会城市依然保持对人口的集聚能力。

2024年末,甘肃全省常住人口为2458.3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7.14万人。

兰州市常住人口排全省第一,为443.65万人,比上年末(442.51万人)增加1.14万人。

兰州近几年的人口增长态势很稳定,2021年末兰州全市常住人口438.4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5万人,2022年增加了3.1万人、 2023年增加0.98万人,再到今年增加了1.14万人。

甘肃的人口外流,一部分去了其他城市,剩下一部分自然是流向了省会兰州,毕竟如果要在全省范围内比较,省会肯定永远都有优势。

但这个增长数据,其实也是微乎其微,而且很多人体感表示数据比现实要乐观得多。

毕竟,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好,就业机会多,整体收入也高一些,教育、医疗等资源好。

加上这两年很多城市户籍门槛陆续放开放宽,加速促使人口在持续向中心城市集聚。

东部发达城市尤其是三大经济区的整体吸引力显然更强一些,吸引的外来人口也多一些,这几年可以说虹吸地非常猛烈了。

像深圳,去年常住人口增加19.94万人,南昌增加10.22万人……

接下来几年的趋势肯定还是如此,一方面,人口继续向东部沿海发达城市集聚;另一方面,在省域内部,人口向省会城市等中心城市集聚。

虽然部分省份常住人口在减少,但省会城市人口还是能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就像甘肃和兰州的情况这样。

但每年一万多人的增长,和预期距离确实太大了。

去年甘肃的小目标是,以3年时间为节点,让兰州的经济总量在全省占比达到35%以上、常住人口超过500万人。

2024年的成果是,兰州经济首位度28.8%,人口443.65万,不管哪个都只能说还是任重道远。

毕竟曾经兰州的经济首位度达到过45.4%,在全国百强城市中一度排在第25名。

现在是排名低了,速度慢了,动力弱了……转型之痛困扰兰州,兰州之困又牵动全省。

去年,兰州第五版城市规划通过审批,城市性质定为:甘肃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城市功能为:西北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

而在上一轮国土规划中,兰州城市性质为:甘肃省省会,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可见,在新一轮城市规划中,兰州的定位并不低。

西北地区西安就是地位最好的城市,是大区中心,但在战略意义方面西北最强的城市定然还是兰州。

城市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产业。

新一轮的规划明确要求兰州发挥西北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等功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强化向西开放战略通道地位,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带动西北地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

深化与西宁和河西走廊城市协同联动,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人口问题,产业问题,城市吸引力,这些现实问题都不是朝夕之间能解决的。

根据官方资料,兰州四百四十多万的常住人口中,有60万高校师生。

黄河两岸,分布着以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等“一院三所”为代表的1200多家科研院所,以兰州大学为代表的34所高等院校,以及一批驻甘央企和重点企业。

但本地企业提供的岗位多是传统制造业,薪资低、晋升慢,而互联网、新能源等新兴领域机会稀缺。

加之各种因素,兰州并不是很多年轻人落地生根的首选城市。

去年,兰州提出深入实施强省会行动,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全面实施“兰州市大学生留兰倍增计划”。

主要目标是: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吸引留住20万名大学生来兰就业创业。

其中,2024年、2025年、2026年分别实现5万人、7万人、 8万人以上,博士生和硕士生占比达到12%以上。

相应政策覆盖了岗位、创业、社保、公积金、房票补贴等多重形式的落地福利。

力度和诚意也比以往都要务实,官方公开的数据显示:

2024年,兰州吸引留住大学生5.94万余人,让一批青年学子在这里找到施展才华抱负的舞台。

比资源禀赋和工业家底更攒劲的,永远是人,兰州已经深刻领教过这个道理了。

几十年前,五湖四海的人来到兰州,建起了一座工业城市。而现在,天南海北的人来到兰州,很多却只是到此一游的过客。

兰州想要进一步发展,仍然要坚持不懈抢政策,抢人才。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