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递表前业绩扭亏,“碳化硅衬底第一股”天岳先进再冲港股

IP属地 北京 编辑:朱天宇 蓝鲸财经 时间:2025-02-26 00:01:45

蓝鲸新闻2月25日讯(记者 邵雨婷)2月24日,港交所官网显示,科创板上市公司天岳先进(688234.SH)递交上市申请,拟实现“A+H”,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为其联席保荐人。

2022年1月,天岳先进登陆科创板成为“碳化硅衬底第一股”,上市后,公司却业绩“变脸”,股价也处于长期破发的境况。经过两年调整,公司终于在此次递表前实现扭亏为盈。若成功在港上市,天岳先进的估值或也将重新被定义。

2月25日,天岳先进报收63.70元/股,涨4.86%,总市值为273.73亿元。

A股上市后业绩“变脸”,递表前扭亏

招股书显示,天岳先进成立于2010年,专注于碳化硅(SiC)衬底材料的研发与生产,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AI数据中心、光伏等领域。按销售收入计算,天岳先进在2023年全球碳化硅衬底制造商中排名前三,市场份额为14.8%。

2022年1月,天岳先进登陆科创板,成为“碳化硅衬底第一股”,募集资金总额35.58亿元,扣除相关费用后的募资净额为32.03亿元,超募12亿元。

不过,上市首日,天岳先进就遭遇盘中破发。2022年1月12日,天岳先进在科创板上市,发行价为82.79元/股,开盘后股价一度破发,盘中最低价格只有74.51元/股。此后公司股价依旧波动,最低跌至41元/股左右,2月25日,天岳先进报收63.70元/股,仍未达到发行价,总市值为273.73亿元。

二级市场表现不佳的同时,天岳先进的业绩也遭遇了滑铁卢。财报显示,2022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76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2.58亿元;2023年虽营收增长至12.51亿元,但净利润仍亏损4572万元。

年报显示了,亏损主要由于新建产能进度受阻导致产线临时性下滑,产品结构调整引发产能利用率下降,以及人员扩张导致薪酬支出激增等。天岳先进表示,公司所处的宽禁带半导体产业前期投入大、研发支出高,未来若持续进行产能扩张,公司业绩仍存在亏损风险。

不过,此次递表前日,2月23日,天岳先进发布了最新业绩快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7.68亿元,同比增长41.37%,归母净利润为1.8亿元,扣非净利润为1.58亿元,均同比扭亏为盈。

天岳先进表示,营收增长主要得益于大尺寸(8英寸)导电型碳化硅衬底产能释放及海外市场拓展,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34%。

据招股书,天岳先进的导电型衬底市占率跃居全球第二,半绝缘型衬底市占率连续多年前三。客户覆盖全球前十大功率半导体企业超50%,包括英飞凌、博世、特斯拉等,并通过车规级认证加速海外订单交付。

超募12亿仍不够花,终止定增后赴港募资

虽然此前天岳先进通过科创板超募了12亿元,但募投项目的资金需求量较大。

目前,天岳先进的募投项目尚未完成。据公告,截至2024年3月31日,募投项目累计投入18.96亿元,完成率94.8%,剩余1.04亿元未投入。上海临港工厂一期30万片/年8英寸导电型衬底产能已提前达产,二期规划96万片/年产能正在推进。

上市两年来,天岳先进35亿元的募集资金已使用超26亿元,剩余资金仅5.77亿元。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的货币资金为10.25亿元,短期借款为4亿元,短期偿债能力较强。

不缺钱的天岳先进仍通过定增或港股IPO补充流动性。

2024年7月,天岳先进发布公告称,拟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亿元,全部投入到8英寸车规级碳化硅衬底制备技术提升项目。不过,最终天岳先进还是终止定增,转而选择赴港上市募资。

从行业来看,全球碳化硅衬底市场集中度极高,前五大厂商占据68.3%份额。目前,碳化硅衬底行业正加速向8英寸衬底转型,天岳先进虽已实现8英寸衬底批量销售,但全球市场份额仍落后于国际大厂Wolfspeed、意法半导体等,而国内厂商如三安光电、士兰微等加速布局8英寸衬底产能,价格战或压缩利润空间。

据灼识咨询,2024年碳化硅晶圆市场经历了显著的价格调整,降价幅度达到近30%。6英寸SiC衬底的价格在2024年中期已经跌至500美元以下,接近中国制造商的生产成本线,而到了第四季度,价格进一步下降至450美元。

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正在从6英寸晶圆向8英寸晶圆过渡,此次赴港IPO,天岳先进拟将募集资金用于扩产8英寸衬底;加大研发投入,加速12英寸衬底技术的突破及国际化布局,加强与国际车企,如特斯拉、比亚迪及晶圆代工厂,如台积电等的合作。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