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作者 | 魏力
2025年刚刚开年,被一家名为DeepSeek的初创公司强势改写。在量化交易出身的创始人梁文锋的带领下,这支团队以不到ChatGPT 6%的训练成本,成功推出了性能可与OpenAI媲美的开源大模型。
此成果一经问世,便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震撼性的技术革命,其估值一度被彭博社大胆推测为1500亿美元,这一数字相当于5个百度的市值,足以见得它在行业内掀起的波澜。
百度,这位曾经在中文搜索领域呼风唤雨、定义规则的“旧神”。
曾经引以为傲的大模型先发优势也已消失殆尽。然而,在这场惊涛骇浪般的风暴中,李彦宏的觉醒以及百度迅速的战略调整,成为了行业内极具研究价值的经典案例。
这不仅是一家巨头企业为求生存而进行的奋力自救,更深刻地反映出中国互联网行业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纯追逐流量转向深度技术驱动的深层变革逻辑。
百度的困境:傲慢的代价与时代的抛弃
李彦宏曾坚定断言“开源大模型会越来越落后”,对闭源模型在成本与性能方面的优势深信不疑。然而,DeepSeek坚定选择的开源路线,却以强大的实力直接打破了这一论断。DeepSeek的开源模型不仅在性能上表现卓越,还能以极低的成本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赋能,迅速构建起了坚不可摧的生态壁垒。
当百度还在执着地强调“闭源推理成本更低”时,市场和用户已经做出了选择——QuestMobile数据清晰显示,DeepSeek的日活用户数量突破了3286万,远远超过了百度文心一言。
在百度进行搜索操作时,若输入“DeepSeek官网”,展现在眼前的前四条结果竟然全部是竞价广告,而真正的官网链接却被排到了第五位。这种过度商业化、将“广告即内容”的模式,使得百度逐渐沦为一个单纯“卖热词”的中间商角色。与此同时,小红书、抖音等内容平台凭借其社区化搜索模式,不断侵蚀百度的市场份额。
更为严峻的是,当微信等超级APP接入DeepSeek后,搜索入口被进一步分散,百度一直以来所坚守的“连接信息”的核心使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回顾2024年第三季度,百度核心业务的资本支出同比大幅暴跌53.54%,仅剩下16.4亿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阿里和腾讯在同期的投入均超过了170亿。
在各大巨头都在疯狂押注AI算力,全力投入技术军备竞赛时,百度的保守策略使其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彻底掉队,逐渐失去了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力。
李彦宏的觉醒:三大战略转向与“开放”的自我革命
2025年2月,百度做出了一个震惊行业的重大决策——宣布全量接入DeepSeek模型,并将其入口醒目地置于PC端首页。这一举措效果显著,接入后的1小时内,使用量便突破了千万。
乍看之下,这似乎是在“引狼入室”,但深入分析便会发现,这实则是李彦宏对过往闭源路线的深刻反思与彻底否定。通过积极融合外部先进技术,百度果断地将自身定位从过去试图垄断模型的角色,转变为致力于整合生态的开拓者,以开放的姿态换取企业在新时代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从流量到技术:Slogan回归背后的文化重构
近期,百度APP的Slogan从“生活更好”重新回归到“你就知道”,这一细微却意义深远的变化,标志着百度对搜索本质的重新审视与回归。
从更深层次来看,这意味着百度开始摒弃在信息流时代单纯追求流量的焦虑心态,转而将重心放在通过AI技术来全方位重构搜索体验上。例如,百度通过整合RAG技术,有效降低了大模型的幻觉问题,同时还创新性地推出了“智能问”“AI总结”等一系列实用功能。这种从理念到行动的转变,充分体现了百度正努力践行“技术即服务”的全新理念,试图重新赢回用户对其搜索服务的信任。
从封闭到共生:AI操作系统的野望
百度将DeepSeek明确地定义为“第三方伙伴”,并着重强调“不做表面整合”,其背后隐藏着更为宏大的战略野心。
百度的目标是打造一个以“大模型+搜索”为核心的产业操作系统,通过开放接口的方式,广泛吸引开发者参与其中。这种模式与安卓的开放生态系统极为相似,若能成功落地实施,百度有望实现从传统搜索公司向AI基础设施提供商的华丽转身,在新的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
光荣之路:百度的机会与隐忧
百度仍然拥有庞大的数亿搜索用户,这一庞大的用户基数就如同一条坚固的护城河。若百度能够巧妙地将AI能力无缝融入到网盘、地图等现有场景之中,便可以快速推动AI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落地,实现技术价值的最大化。
百度智能云、Apollo等B端业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海量的行业数据,这些宝贵的数据资源若能与DeepSeek模型深度结合,将有望打造出一系列极具竞争力的垂直领域解决方案,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
苹果在选择中国AI合作伙伴时,最终选择了阿里而非DeepSeek,这一事件凸显出大型企业在合规与生态协同方面所具备的独特优势。百度若能充分利用自身在国内市场的深厚根基,进一步强化合规能力建设,很有可能成为国际AI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关键桥梁,在国际合作中获取更多的发展机遇。
若百度不能从根本上重塑“工程师文化”,重新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那么即便接入了先进的技术,也难以实现真正的技术整合与创新发展,一切努力都可能只是浮于表面。
文心一言全面免费的策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吸引并留住用户,但也带来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在保证长期技术投入的同时,实现短期盈利目标?回顾2024年,百度核心业务的营收增速已经明显呈现出疲态。若不能尽快找到新的商业变现模式,百度的开放战略将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难以为继。
百度与DeepSeek的合作,从本质上来说是一场充满风险的“与虎谋皮”。一旦DeepSeek的生态系统发展成熟,百度有可能会被边缘化,仅仅沦为一个提供流量的“管道”,重蹈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被逐渐弱化的覆辙,失去在行业内的主导地位。
百度AI搜索的启示录:中国互联网的范式革命
DeepSeek凭借开源模式成功打破了算力垄断的局面,有力地证明了即使是小团队,只要选择巧妙的技术路线,同样可以对行业巨头构成颠覆性挑战。
AI搜索竞争模式已经从过去单纯依赖资源投入的“资源密集型”,转变为更加注重创新能力的“创新密集型”。这无疑意味着中国互联网行业过去那种单纯依靠“烧钱”来获取竞争优势的游戏规则正在被彻底改写。
百度积极拥抱DeepSeek,微信接入多种模型,阿里与苹果展开合作,这些现象都表明,曾经超级APP构建的“孤岛生态”正在逐渐瓦解,技术共同体正在成为新的行业发展趋势。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单打独斗,而是各个生态联盟之间的纵横捭阖、相互博弈。
DeepSeek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其“纯粹的技术信仰”,而百度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却因过度关注商业化而逐渐迷失了技术发展的方向。如今,李彦宏的觉醒能否真正带动百度企业文化的重生,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百度内部流传的《百度论语》中虽有“允许试错”的信条,但如何将这一理念真正融入到企业的每一个决策环节中,切实发挥其鼓励创新的作用,还需要百度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实践。
结语:旧神与新神的较量,光荣属于觉醒者
2025年的百度,就如同智能手机时代的诺基亚,面临着旧有优势逐渐消逝、新兴力量崛起的困境。然而,与诺基亚不同的是,李彦宏勇敢地选择了最为艰难的觉醒之路——放下过去的身段,积极拥抱竞争对手,努力重构企业基因。
尽管这场自救行动或许无法让百度立刻重回行业巅峰,但它为中国互联网巨头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范例:在技术革命的浪潮中,真正的光荣并非是永远保持胜利,而是要有勇气打破自身原有的束缚,不断寻求变革与突破。
正如DeepSeek官网所宣称的:“没有应用,基础模型一文不值!”对于百度而言,其走向光荣的道路,必然始于对自己曾经“旧神”身份的彻底告别,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