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2月25日讯(记者 王健文)中央商场(600280.SH)计划折价购回创新工场所持的子公司股权。
2月24日晚间,中央商场发布公告称,计划出资2500万元购买创新工场所持的安徽中商便利店有限公司(下称“安徽中商”)20%股权。交易完成后,中央商场将持有安徽中商64%的股权。此外,协议还约定中央商场支付的转让款将分39期支付。
与2018年6000万元的增资价格相比,此次创新工场转让股权的价格折价近6成。中央商场董秘办工作人员对蓝鲸新闻表示,经双方协商,创新工场选择以较低的价格将安徽中商20%的股权出售给上市公司。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以较低的估值加之分期的方式购回股权,既能降低公司的财务压力,也有利于公司提升在安徽中商中的话语权。
2月25日,中央商场股价涨停,截至收盘,公司股价收于3.77元/股,总市值约为43亿元。
中央商场折价购回安徽中商股权,创新工场投资五年有余亏损离场
作为中央商场控制下的子公司,安徽中商成立于2018年,拥有安徽地区罗森便利店的特许经营权。此外,安徽中商的全资子公司南京中央商场便利有限公司(下称“南京中商”)还负责管理南京地区的罗森便利店。
创新工场持有的安徽中商股权,来源于2018年的一次增资。
2018年10月,中央商场公告称,为整合便利业务资源,引进外部资金,实现股权多元化的治理结构,安徽中商将引入投资方创新工场。创新工场出资6000万元对安徽中商进行增资,并取得该公司20%的股权。增资完成后,中央商场持有安徽中商的股权降至44%。
此后6年,安徽中商的股权结构一直保持稳定。直到2025年2月,中央商场宣布将回购创新工场所持的20%股权。此次中央商场回购上述股权的价格仅为2500万元,与6年前的增资价相比折价约58.33%,且中央商场将分39期支付上述股权转让款。
中央商场为何要回购上述股权?创新工场为何又要折价进行出售?
中央商场董秘办工作人员对蓝鲸新闻表示,2018年时公司选择创新工场作为财务投资人,也是希望安徽中商能有进一步发展。但市场变化之下,行业的盈利能力整体下滑,财务投资人也存在回收投资资金的需求。因此经双方协商,创新工场选择以较低的价格将安徽中商20%的股权出售给上市公司。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以较低的估值加之分期的方式购回股权,既能降低公司的财务压力,也有利于公司提升在安徽中商中的话语权。
创新工场出售安徽中商股权背后,是安徽中商业绩持续承压。根据中央商场公告,2022年至2024年间,安徽中商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33亿元、3.29亿元、3.25亿元;净亏损分别为0.15亿元、0.05亿元、0.09亿元。
与此同时,安徽罗森便利店的门店数量也在持续萎缩。2022年及2023年,安徽罗森便利店门店数量分别为240家、238家。在2023年年报中,公司曾预计2024年安徽罗森门店净增新店54家,但半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门店数量又下降至222家。
在购回安徽中商股权后,中央商场也计划帮助其进一步发展。公司董秘办工作人员对蓝鲸新闻表示,未来希望推动(罗森)与公司旗下的商业综合体、百货行业进行组合,促进相关业务向好发展。
前江苏首富祝义财个人持股全部冻结,2024年中央商场又现亏损
公开资料显示,中央商场成立于1936年,前身为民国时期南京首家综合商场南京中央商场。2000年,公司在上交所上市。2005年,雨润食品在港上市,“雨润系”掌舵人祝义财一跃成为前江苏首富。同年,中央商场的实控人由南京国资变更为祝义财。目前,祝义财合计控制公司57.01%的股份。
在祝义财执掌中央商场14年后,2019年由于两年连续业绩亏损,中央商场背上了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也变更为“*ST中商”。短暂保壳成功后,2022年,中央商场再度陷入亏损。2022年及2023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4.97亿元、24.50亿元,归母净亏损分别为0.53亿元、1.53亿元。
此前公司发布的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2024年,公司预计录得1.25亿元至1.88亿元的规模净亏损,亏损原因仍是对地产开发类存货计提减值。连续三年规模净亏损,让中央商场再度游走在退市边缘。
连年业绩堪忧,中央商场的资金流动性十分紧张。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央商场回购创新工场所持的20%股权的2500万元股权转让款,中央商场将分39期支付。
从2024年三季报数据来看,中央商场持有的货币资金余额为3.88亿元,但中央商场同期的短期借款高达46.61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5.97亿元,年内中央商场需要偿债总金额就超过了52亿元,中央商场的账面货币资金与之相差甚远,大规模负债下,仅前三季度的应付利息就高达2.18亿元。中央商场的短期偿债能力较弱,或只能拉长账期来“告别”创新工场。
曾经与创新工场的“牵手”,也与祝义财的资本筹谋相关。祝义财入主中央商场后,上市公司的业务边界开始向外拓展,在百货零售业务的基础上逐步添加了房地产开发业务、便利店业务等。
2015年,变数发生了。2015年3月26日,雨润食品发布公告,祝义财家属接到通知,检察机关当年3月23日起对公司董事长、实际控制人祝义财执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强制措施。直至2019年1月22日晚,雨润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雨润食品和中央商场均发布公告确认,雨润名誉主席兼董事会高级顾问、中央商场实控人祝义财在被检察机关执行监视居住3年多后,已回到家中。2019年1月10日,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杭州市人民检察院主动撤回行贿等罪的指控,认为祝义财不构成行贿、挪用公款。
祝义财被监视居住期间,雨润系爆发了财务危机。
祝义财回归后,二代登场。2019年4月起,1989年出生、年仅30岁的祝义财之子祝珺出任中央商场董事长一职,临危受命的祝珺仍在化债路上,2019年年报显示,截至2019年末,中央商场的货币资金余额为11.64亿元,短期借款为65.63亿元,短期偿债压力较大,但自2019年至今,短债余额在不断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解决“雨润系”的债务问题,2022年,祝义财推动雨润集团进行债务重整,但也因此背上了巨额对赌协议。据证券时报报道,以雨润控股为核心重组形成的证券化平台“雨润精选”需要在2023年-2025年间实现净利润总和不低于20亿元,2026年净利润不低于50亿元,并要在2027年内递交上市申请。
为了保障重整计划的执行,祝义财及其一致行动人地华实业将所持的中央商场公司全部股票用于质押担保。2024年半年报显示,祝义财及地华实业所持的57.01%上市公司股份仍处于冻结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