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系AI生成)
2月24日,创世纪披露2025年创业板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5亿元。公司实际控制人夏军将以现金方式全额认购,发行价格为5.45元/股,而今日公司收盘价为7.93元,为2025年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场景与公司2020年的定增如出一辙:两次都是低价定增,且都由实控人夏军全额认购。加上夏军夫妇前次定增完成后曾轮番减持,加深了市场对实控人靠“低价包揽定增,高位减持”圈钱的质疑。
但这仅仅是创世纪众多问题中的冰山一角。近年来,公司内控问题频发,公司及其实控人在内的一众高管在过去五年屡屡被监管“点名”。
曾低价包揽定增,其配偶去年完成减持
创世纪通过借壳劲胜智能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2015年12月,彼时尚未改名的劲胜智能以24亿元交易对价收购了深圳市创世纪机械有限公司(简称“深圳创世纪”)。而作为深圳创世纪创始人的夏军及其一致行动人也通过此次重组成为上市公司第二大股东,合计持股15.36%。
2020年,劲胜智能更名为创世纪,并在这一年发起定增,经过两次调整后,最终由夏军包揽4亿元的定增额度,定增的价格为4.09元。2021年上述定增实施完成后夏军亦正式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自夏军掌权创世纪后,公司很快又抛出新的定增方案。2021年10月,创世纪在宣布收购子公司深圳创世纪19.13%的少数股权时提出拟募集资金13亿元。但上述募集配套资金方案在2022年10月、11月,先后获深交所审核通过、证监会注册批复后,于2023年9月被创世纪终止,主要原因是“当前公司股价处于低位”。
价格是不仅仅是那次创世纪取消融资的关键因素,也是其近年来定增引发市场质疑的关键。注意到,创世纪在2022年重组购买资产环节中执行的股票发行价格为10.45元/股,而取消配套募资当日(2023年9月7日)收盘,公司股价为6.22元/股。
再来看夏军在2020年包揽的定增,那次定增最终在2021年1月获深交所审核通过,对比4.09元/股的定增价格,定增公告发布次日公司的收盘价为11.66元,几乎翻了3倍。
低价定增过后,夏军及其配偶凌慧均进行过减持。2023年7月20日,夏军个人名下持股减少3200万股,成交均价6.63元/股,涉及金额2.12亿元;2024年8月22日至23日,凌慧于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970万股,减持股数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的0.58%,减持均价5.98元/股。
5年收8份监管“罚单”
梳理公开信息发现,劲胜智能变成“创世纪”前,公司不曾被交易所等监管部门的关注,问询函、关注函、监管函等也没有。
交接班后,原先“优秀模范生”的形象一去不复还。因不断进行诸如发行溢价收购子公司股份、高利率发行可转债、推出低门槛股票激励计划等操作,公司成为交易所重点关注对象,上述函件也都基本收了个遍。
2月25日,创世纪发布《关于最近五年被证券监管部门和交易所处罚或采取监管措施情况的公告》。经统计,在2020年至2024年的5年间,创世纪收到广东监管局以及深交所的警示函、监管函、关注函共计8份,尤其是在2020年、2022年。比如2020年因未及时披露与大客户终止合作引发的重大资产减值风险、以前年度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不充分、销售货款违约金核算不准确、商誉减值测试预测的部分指标缺乏合理依据等原因公司相关责任人被出具警示函;2022年又因会计错误而不断更正等被警示。
2024年,创世纪旧错再犯。
因再次出现部分业务收入确认会计处理不准确、未合理修正投资性房地产空置率参数、未准确披露关联交易金额、未准确披露商誉资产组变化的情况等违规问题,董事长夏军等一众高管均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债务压力尽显
根据公告显示,创世纪此次定增的目的是为偿还银行贷款和补流,不难发现公司对于资金的渴求。
具体来看,主营业务为数控机床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创世纪,近年来业绩大起大落,2020年至2023年,公司营收同比变动幅度分别为-37.02%、53.6%、-13.97%、-22.0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97亿元、5亿元、3.35亿元、1.94亿元。其中,2022年和2023年营收净利双双下滑。
2024年,受益消费电子行业的持续复苏,公司业绩有所好转,前三季度录得营收32.76亿元,同比增长17.59%;实现归母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增长24.35%。不过,创世纪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却出现下降,为-2.61亿元,同比下降40.88%。而2023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同比下降45.57%。
与此同时,近几年创世纪也在通过各种融资手段补充现金流。比如实施可转债借款,2019年1月7日,深圳创世纪以增资及借款的形式融资6亿元,其中由金通安益、隆华汇投资、荣耀创投认缴创世纪的3亿元增资,惠村投资(即惠程投资)以可转债的形式向创世纪投资3亿元。2021年惠程投资这笔借款进行了延期。其中,2亿元延期一年,1亿元延期两年。相应地,可转债借款的年利率将从6%上调至8%。
此外,2019年港荣投资向深圳创世纪提供5亿元可转债借款,2021年创世纪以浙江创世纪为融资主体实施可转债融资,向长兴县国有投资平台长兴金控借款3亿元。
发现,由于是可转债借款,所以均设置有转股的安排,比如2020年7月14日,港荣投资通过债转股取得深圳创世纪10.27%的股份。
再加上创世纪及其下属子公司、孙公司每年还会向银行申请的综合授信额度,比如2023年底全资子公司深圳创世纪为高端数控机床产业基地项目,向银行申请项目贷款授信的额度不超过5亿元,公司为其担保。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短期借款较上年末增加333.54%。
(数据wind)
2021年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4.62%、47.65%、41.90%和50.57%,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偿债压力相对较大。(本文首发,作者|杨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