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零售 » 正文

八马茶业再获投资,加速冲击港股IPO

IP属地 北京 编辑:杨凌霄 零售商业财经 时间:2025-02-25 21:04:54

八马茶业此次IPO的挑战在于:如何平衡传统基因与资本诉求、高端化与大众化、规模扩张与盈利质量。

作者:喻博雅

出品: ID:Retail-Finance

“高端茶品牌”八马茶业再获投资引发关注。

根据最新披露信息,2024年9月,新希望草根知本集团旗下昇望基金完成对八马茶业6900万元的Pre-IPO轮投资,以3%股权占比成为这家即将登陆港股的企业重要战略投资者。资料显示,草根知本为新希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非全资附属公司,后者为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全资拥有公司。

援引《北京商报》相关报道,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昇望基金的入局,意味着市场对茶业赛道的关注维度正从单纯财务投资转向深度产业赋能。昇望基金此次战略投资,映射出产业资本对茶业升级的深层思考。新希望集团草根知本在食品消费领域的全产业链能力,将与八马茶业在种植端、加工端、零售端的布局产生强协同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八马茶业获新希望旗下昇望基金投资的4个月后(今年1月17日),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八马茶业”)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图源:八马茶业招股书

事实上,这不是八马茶业第一次冲击IPO。自2013年开启上市辅导后屡冲A股屡败屡战,但似乎并没有挫败它的上市热情。过去5年间,八马茶业曾于2021年4月、2022年8月分别向深交所创业板、主板发起上市申请,但最终均以公司撤回申请告终。

2012年至今,八马茶业已陆续引入市场化投资者IDG资本、天图资本、南海成长基金、新希望集团等。

昇望基金方面表示,在其投资框架中,能穿越周期的消费品必须同时满足“品牌溢价+成本领先+科技赋能”。而八马茶业的“高维优势”,正对应昇望基金的四大严选标准,包括其强大的品类潜力、品牌势能、高渗透的渠道效率及其坚实的科技壁垒。

「」认为,新希望旗下昇望基金的投资虽然很大程度上为八马提供了资源杠杆(资金补充和资源背书),帮助其优化财务结构、强化供应链,从而为其转战港股铺路,但八马茶业的上市之路仍面临行业共性与自身模式的双重挑战。

面对中国茶行业长期存在的“有品类无品牌”、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八马茶业成功突围的前提条件是在标准化、年轻化、品牌高端化之间找到平衡点。若能在资本助力下完成从“传统茶叶零售商”到“茶文化综合服务商”的转型,八马茶业将有望成为继澜沧古茶(06911.HK)后的“港股茶叶第二股”。

01 业绩不稳定,研发投入整体偏低

随着招股书的披露,八马茶业近年来的业绩增速放缓、过高的广告投入以及屡次涉足虚假宣传等问题逐渐显现。这些潜在风险无疑将成为公司能否成功上市的重要考验。

在业绩表现方面,招股书数据显示,八马茶业2022年、2023年营收分别为18.18亿元、21.22亿元;毛利分别为9.7亿元、1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66亿元、2.06亿元。

图源:八马茶业招股书

2024年前九个月,八马茶业的营收为16.47亿元,而上年同期为16.31亿元,同比增速仅为0.95%,不足一个百分点;经营利润为2.9亿元,2023年同期为2.8亿元;收益总额为2.1亿元,2023年同期为1.96亿元。

由此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的业绩较2023年同期并没有明显增长,其盈利能力并不稳定,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增幅分别为1.8%、24.1%和12.6%。

同时,八马茶业大部分收入来自线下(八马茶业共有3498家门店,其中3224家为加盟店,占比超九成),这其中又以加盟商贡献为多,线下加盟店贡献收入五成左右,但毛利率却最低;直营线下门店贡献收入比在2024年前九个月已降至一成多。

面对庞大的加盟商规模,如何优化新增、退出及存续机制,保持公司可持续发展并确保产品质量,成为八马茶业亟待解决的挑战。

整体来看,相较于同期中国茶叶市场年均增长率超过12%的行业增速,八马茶业的业绩明显落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对于连锁茶业零售来说,门店数量、茶叶销量和单价的变化都会影响公司的业绩表现。

比如,在之前的招股书中提到,八马茶业的铁观音价格在2021年突然上涨了8.7%,从每公斤448.76元涨到了487.22元。2022年前三季度,铁观音的价格继续上涨到每公斤519.02元。岩茶的价格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别上涨了18.6%和9.3%。这种价格的剧烈波动引起了关注,之前证监会还要求八马茶业解释这些价格变动是否合理。

与此同时,在差异化不足的情况下,八马茶业也因销售费用占比太高和研发投入太低而备受质疑。

招股书显示,从2022年到2024年前三季度,八马茶业的销售费用分别是6.17亿、6.81亿和5.20亿,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是33.93%、32.08%和31.55%。同期,研发费用分别是822万、1162.1万和1006.4万,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是0.45%、0.55%和0.61%,总计仅2990.5万元。

图源:八马茶业招股书

尽管这三年里八马茶业的研发投入比例有所提升,但总共才增加了0.16个百分点,整体比例偏低。

过度依赖营销虽能在短期内提升品牌知名度、吸引消费者,但长期来看,一旦营销转化能力崩盘,“一条腿走路”的八马茶业极有可能遭受市场的反弹,而研发投入不足则会导致产品创新匮乏,难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逐渐丧失市场竞争力。

02 如何平衡传统基因与资本诉求?

招股书显示,八马茶业与实控人王文彬家族旗下的其他企业存在较多关联交易,涉及采购、销售等多个环节。深交所此前曾要求公司说明这些关联交易的合理性及是否存在利益输送。尽管公司声称关联交易价格公允,但仍难以完全消除监管层和投资者的疑虑。

一定程度上,八马茶业是被家族绑定的倾向于个人色彩的家族企业的附庸。

八马茶业的创始人王文礼与王文彬两兄弟,源自福建安溪的“铁观音世家”王氏家族,这个家族拥有近三百年的悠久制茶历史。

据其官网记载,早在清代乾隆年间,王氏家族的先祖王士让便发现了优质的安溪茶叶,并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赐名——“铁观音”。这份制茶技艺在家族中代代相传,至王文礼时已是第十三代,而他本人更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的杰出传承人。

图源:八马茶业官网

相关资料显示,王氏家族背后的“亲家圈”也聚集着福建各豪门家族,王文彬和陈雅静之女王佳琳,嫁给了七匹狼董事局主席周永伟之子周士渊,另一个女儿与高力控股董事长高力联姻,王文彬和陈雅静之子王焜恒的岳父是安踏体育实控人、董事会主席丁世忠。

从股权情况来看,实控人王文彬家族合计持股62.8%。但这种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很可能导致公司治理缺乏透明度和制衡机制,进而影响中小股东的利益。

除了上述家族化治理基因与资本化需求之间的冲突外,八马茶业还频频涉嫌虚假宣传。

据招股书披露,2018年至2021年,公司涉投诉、举报113起,其中虚假宣传63起,质量问题23起。据报道,2018年,八马茶业在公司网站首页宣传其产品为“2018博鳌亚洲论坛指定用茶”,并在网站“招商加盟”页面中展示出了一份“博鳌亚洲论坛授权书”。然而,同年9月份,博鳌亚洲论坛在官微发布声明,斥责八马茶业存在虚假宣传、伪造授权书的情况。最终,八马茶业向博鳌亚洲论坛郑重道歉,并进行赔偿。

图源:微博

总的来说,八马茶业此次IPO的挑战在于:如何平衡传统基因与资本诉求、高端化与大众化、规模扩张与盈利质量。

若其能依托新希望资源强化供应链、以“茶科技+茶文化”重构品牌价值,并谨慎把控扩张节奏,或能成为港股“茶叶第二股”。但短期内,投资者需重点关注招股书中披露的毛利率修复、新品增长及现金流改善的实际进展。

据悉,此次IPO八马茶业募资预计用于扩建生产基地及建造新生产基地;提升公司的品牌价值,以及扩大公司的产品组合;为公司直营线下门店网络的扩张提供资金,并专注于开设更多门店以提升公司的品牌价值资产,例如旗舰店;提升公司业务运营的数字化水平;收购或投资于中国茶行业的参与者;及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对于“收购或投资中国茶叶行业的参与者”,八马茶业在未来战略中提到,公司会有针对性地寻找战略投资和收购对象,特别是在产品或区域等方面能与公司业务产生协同效应的企业,这些企业可以快速提升八马茶业的生产能力、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这可能意味着,茶叶行业即将进入一个通过资本力量进行整合的时代,而八马茶业需在增强企业综合实力的同时建立起品牌“护城河”,证明自己不仅是“茶叶销售商”,更是“茶产业生态整合者”,否则即便成功上市,也可能陷入“上市即巅峰”的困境。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