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莲花跑车在品牌标识及中文名称回归中国市场后,高调发布两款新车——定位“运动豪华轿车”的EMEYA繁花与“运动豪华SUV”的ELETRE夏花 。然而,此次新车发布因大幅降价与中文命名陷入舆论风波。
路特斯更名莲花跑车
这次,新车起售价较老款大幅下降,虽然属于正常的市场经营活动,但是超过10万元的降幅引发老车主强烈不满。
更为值得注意的是,莲花集团(改名前为路特斯)CEO冯擎峰曾公开表态坚守不降价,如今的价格调整,可能让老车主们感觉被“背刺”,导致不满情绪发生。
在社交平台上,部分老车主们发声,质疑品牌“加量不加价,玩背刺”,认为品牌的高端定位因此动摇,自身权益也受到损害。当然,是否属于“背刺”行为,值得商榷,这里限于文章篇幅,不做分析和定论。
莲花(更名前为路特斯)高管曾经明确表态要“坚守”
与此同时,“夏花”这一中文命名也遭到诟病。许多消费者认为,“夏花”与“下滑”谐音,寓意不佳,不符合汽车产品期望传达的积极向上、繁荣发展的寓意,难以与品牌形象相匹配。
面对汹涌的舆论,2月18日晚,莲花中国总裁毛京波在莲花跑车App发布《致车主的一封信》,紧急致歉并回应相关问题。
毛京波在信中解释,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且瞬息万变,推出新款车型并拓宽价格带、降低起售价格门槛,旨在应对竞争,吸引更广泛用户群体,让更多人体验莲花品牌魅力。
毛京波发信致歉
关于命名,她表示“夏花”本意是为了好记好念,并赋予“生如夏花之绚烂”的美好寓意,但因存在被误读的问题,公司决定ELETRE车型不再使用“夏花”的中文命名 。
应该说,从市场经营的角度来看,莲花跑车新车降价,也可以理解。可能,莲花跑车的降价或许是基于销量与市场份额的考量。
莲花
一则、如何提振销量,将会是莲花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莲花跑车全球销量为1.21万辆,中国市场贡献了25%,但月均销量仅约250辆。
在本土品牌如比亚迪、理想、问界等在30万 - 50万元区间强势竞争的情况下,莲花将ELETRE和EMEYA售价下探至50万元级,试图打破“小众超跑”的局限,扩大市场份额。
莲花新车价格体系
二则、品牌溢价能力与产品力能否支撑此前的售价体系,也值得思考。此前莲花跑车的定价相对较高,尽管其拥有独特的品牌魅力和产品优势,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其品牌溢价能力和产品力能否完全支撑原有的价格体系,是莲花要考虑的问题。
毕竟,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于汽车的智能化、电动化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莲花跑车在操控性能等方面表现出色,在智能化配置等方面也有不错的表现,但是是否支撑其此前的价格体系,则值得关注和思考。
这可能也使得其在市场竞争中面临一定压力,促使其通过降价来提升产品竞争力,扩展市场份额。
价格体系
应该说,从市场经营的角度来看,这不难理解。毕竟,在当前的市场中,技术进步极快,国内众多超豪华品牌大都出现了降价,这似乎是市场运行的趋势。只是,由于降价幅度过高,加上此前路特斯高管方面宣称“坚守”,所以老用户的心情可以理解。
同时,这一策略对品牌长期的溢价能力和高端形象是否会带来一定冲击,值得思考。
毕竟,此前较高的定价和不降价承诺塑造了品牌的高端形象,如今价格体系松动,如何在追求销量的同时维护品牌调性,是莲花需要思考的问题。
此次事件也为莲花跑车在品牌复兴和本土化进程中敲响了警钟。品牌复兴不仅依赖产品和技术,或许也更需重视品牌建设与用户关系维护。
莲花跑车
在本土化运营中,深入了解中国市场文化与消费者需求至关重要,避免因文化差异导致品牌传播出现偏差。未来,莲花跑车如何化解此次危机,平衡市场竞争与品牌价值,值得持续关注。
在此,我们希望经过这次风波,莲花跑车能够更稳健地在国内市场运营,从而行稳致远。
本文声明:
本文为运营部原创文章,总第11561期,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标注来源的数据及相关资料均为引用。原创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