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莞空气质量总体持续好转,各类大气污染物浓度稳步下降,唯有臭氧(O₃)不降反升。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形成臭氧的重要前体物;在东莞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源的来源中,除了工业源,交通源产生的尾气污染问题同样突出。
东莞进入2025两会时间,东莞市政协委员、市环保产业中心副主任管鑫带来了《关于加大推动东莞新能源汽车使用,改善空气质量的建议》的提案。管鑫建议,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提供一定金额的补贴;新能源汽车在公共停车场享受免费或半价停车等。
东莞市政协委员、市环保产业中心副主任管鑫。
政策支持不足、充电设施不完善
管鑫在提案中表示,东莞作为制造业强市,2024年机动车保有量突破400万辆,传统燃油车占比高达约92%,机动车尾气对PM2.5和氮氧化物的贡献率达35%。
而深圳、广州通过新能源汽车推广,已实现交通领域碳排放量下降20%以上。2024年,深圳汽车保有量超420万辆,新能源车占比约28%;广州汽车保有量超380万辆,新能源车占比约23%。“虽然东莞汽车保有量较高,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程度与深圳、广州存在差距。”
管鑫指出,东莞在新能源汽车推广方面存在三大问题。其一,政策支持不足。与深圳、广州相比,东莞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扶持力度较小,缺乏购车补贴、停车优惠等直接刺激消费的政策,导致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不高。
其二,充电设施不完善。尽管东莞一直在努力建设充电设施,但充电桩的数量和布局仍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的需求,充电桩密度仅为深圳的1/6,镇区覆盖率不足40%。老旧城区、偏远地区以及高速服务区充电桩配备不足,导致充电难、充电排队等问题时有发生。此外,部分充电桩存在兼容性问题和故障,影响了充电体验。
其三,消费者认知和接受度低。部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充电时间、电池寿命等存在疑虑。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充电设施建设
如何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管鑫建议,东莞可参考深圳、广州的经验,制定出台一系列鼓励新能源汽车购买和使用的政策。例如,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提供一定金额的补贴,新能源汽车在公共停车场享受免费或半价停车。此外,在限行政策上对新能源汽车给予一定的豁免,提高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便利性。
同时,加大充电设施建设力度。具体而言,结合东莞城市发展规划和新能源汽车使用需求,合理规划充电桩的布局,重点加强老旧城区、偏远地区、高速服务区以及住宅小区的充电桩建设,提高充电桩的覆盖率。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充电设施建设,简化建设审批流程,加快充电桩的建设速度,确保充电桩数量能够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增长需求。
此外,加强对充电桩运营企业的监管,建立健全充电桩维护管理机制,确保充电桩的正常运行和良好的兼容性,提高充电服务质量等。
采写:南都记者 田玲玲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