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花旗银行发布报告,将餐饮巨头海底捞2024年整体营收预测下调7%,以反映下半年餐桌翻台率按年轻微下降。这一调整主要由于基数较高和消费者情绪保守。
在消费行业整体低迷的背景下,海底捞成绩单颇为不错,其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14.91亿元,净利润20.38亿元,双双创下历史新高。然而,与业绩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底捞的股价却持续下跌,2023年全年跌幅高达36.76%,2024年虽有所反弹但仍未能扭转颓势,近期港股市场走出牛市,海底捞依旧不瘟不火,涨幅远低于指数。
2021年2月见顶后,海底捞累计下跌超过80%,市值蒸发约3800亿元。
业绩股价“剪刀差”,张勇夫妇身价缩水1410亿
海底捞近年来的业绩表现可谓是一路高歌猛进。2023年全年,公司实现营收414.53亿元,净利润44.99亿元,均创下历史新高。进入2024年,这种强劲增长势头依然延续。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达到214.91亿元和20.38亿元,同比增长显著。
这种持续性的业绩增长,显示了海底捞在餐饮行业的龙头地位和盈利能力。即便在消费市场整体低迷的环境下,海底捞依然能够保持高速增长和竞争优势。分析认为,海底捞通过精细化运营、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成本结构等多种措施,不断提升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然而资本市场并不买单,与亮眼的业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底捞持续下跌的股价。2023年,海底捞股价全年下跌36.76%,远跑输大盘。2024年虽然有所反弹,上涨19.32%,但今年年初以来又下跌2%,同期恒生指数却上涨17%。
这种股价的持续下跌导致海底捞市值大幅缩水。公司创始人张勇、舒萍夫妇的身价也随之大幅下降。根据胡润百富榜数据,2020年张勇、舒萍夫妇以1950亿元的身价位列第11位,到2024年身价已缩水至540亿元,4年时间蒸发了1410亿元。
行业估值普遍低迷,市场对餐饮行业态度谨慎
海底捞股价的持续下跌并非个例,而是消费行业整体估值低迷的缩影。以同为餐饮上市公司的九毛九为例,2023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但2024年股价仍下跌超过42%。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过去几年餐饮行业经历了一轮激进扩张,导致同质化竞争加剧,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下降。其次,受宏观经济影响,消费需求整体低迷,市场对餐饮行业前景持谨慎态度。此外,资本市场对餐饮等传统行业的关注度下降,也是估值持续低迷的重要原因。
面对这种情况,餐饮企业纷纷开始调整战略,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海底捞在2022年实施"啄木鸟计划",关闭部分亏损门店,优化门店结构。喜茶则宣布暂停加盟,回归品牌和用户。这些举措都显示出行业正在向更加理性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热点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