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阿里,要重新起飞了?

IP属地 北京 编辑:冯璃月 蓝鲸财经 时间:2025-02-25 12:03:42

文|新识研究所

阿里巴巴,还在享受着春天。

2月20日,在投资者们的“万众期待”中,阿里巴巴公布了2024年第四季度的财报,本季度营收为2801.54亿元,同比增长8%;净利润同比增长333%至464.34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09.15亿元,同比增长10%。成绩单上,从营收到经营利润,再到净利润,全部超出市场预期。飘红的财报推动下,当晚,阿里美股大涨超8%。次日,阿里港股收于138.5港元,上涨14.56%,继续刷新3年以来的最高价。

图源:阿里财报

进入2025年以来,阿里可谓是春风得意,尤其是在1月底触碰到阶段性低点后,阿里借助Deepseek带来的AI热陡然换了一个叙事路径,先是发布性能超越DeepSeek-V3的Qwen2.5-Max大模型,又是与苹果合作开发中国的AI业务,似乎一夜之间,阿里就从一家主赛道是电商的公司,转型成了一家AI科技公司。

事实上,在这份财报中,云智能集团的表现确实也足够亮眼:收入同比增长13%至317.42亿元,这一增速相比上一季度7%的增速接近翻倍,其中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六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在“AI得道,鸡犬升天”的现在,如此巨大的利好自然把投资者的兴奋度推向了更高一档。

然而,与此同时,这份财报却也暴露了阿里的不少问题:新故事AI业务初具规模尚且无法独当一面,核心电商业务却依然增速吃力,过去被寄予厚望的菜鸟如今却成了“最弱一环”,公司依然需要对抗大公司病……

一时小喜足矣。对于阿里来说,真正的挑战,现在才刚刚开始。

云业务助市场重估阿里,考验抓机会能力的时候到了

财报数据是“过去时”,而财报后的操作是“未来时”。

资本市场中有一个墨守成规的原则,财报公布后的几天内公司的操作往往比财报公布时刻更值得关注,这是因为市场反应的滞后性与信息消化,都需要时间来验证。因此,财报电话会议以及接下来几天内公司的动作,会被市场用放大镜自动放大。

财报公布当晚的电话会议上,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将“用户为先,AI 驱动”放在了讲话最前端,而在投资者提出的全部11个问题中,有8个问题都是关于AI、云集团的,无论是从阿里自身,还是市场的角度来讲,几乎将阿里巴巴集团的财报电话会开成了阿里云智能集团的电话会。

图源:来咖智库

要知道,阿里集团营收为2801.54亿元,其中阿里云智能集团为317.42亿元,虽然13%的增速小优于集团整体8%的增速,但论占比,仍然只有11.33%。论增速,国际数字商业集团的32%更是要亮眼不少。

大家如此关注云业务,无非是因为AI故事已经抓住了所有人的眼球,市场已经将阿里云视作阿里下一个增长点。何况,这个增长点已经被兑换出了一部分潜力。1月底以来的疯涨逻辑也几乎均由AI驱动。

然而,在这轮春风中,从办公效率工具到搜索内容创作平台、从金融机构到社交软件,短短一夜之间,几乎所有东西都接入到了Deepseek之中。足以可见全市场高涨的情绪与其中掺杂着的些许冲动。

事实上,阿里云的良好表现,并非什么不可预料的稀奇事,相反,这是阿里厚积薄发的结果。

早在2019年,阿里平头哥发布了首款为AI场景深度定制的含光800芯片,该芯片在性能和能效比方面创下当时的世界纪录。2021年,阿里联合清华大学发布了当时业界最大的中文多模态预训练模型M6,参数规模超千亿,具备文本和图像的理解与生成能力。2023年9月,阿里巴巴将“AI驱动”明确为全集团的战略重心,此后,阿里云迅速转向以GPU为主的计算新范式,承接了中国一半以上的AI大模型。

其实早在上一份财报,即2024年Q3财报中,云集团就已经初露峥嵘。彼时,阿里集团营收2365亿元,同比增长5%;智能云集团则营收为296亿元,同比增长7%。同样是略微快过集团,但彼时,外界并没有强行叙述阿里的AI故事。

换句话说,阿里迄今在AI领域的成就,并非是最近增量操作带来的结果,之所以在此时爆发。一方面,是DeepSeek带来的东风,让开源模型在与闭源模型的竞争中几乎杀死比赛。另一方面,Qwen也确实在此时抓住了机会,调用成本、开源策略、生态丰富度……依靠扎实的基础,成功将第一波流量红利接住。

图源:深度调研

但客观来说,当前阶段性的市场环境,以及阿里的语境有意强调AI上的投入,这让人不得不担忧市场是否有“强行解读”,阿里在未来又是否在落地应用上还有调整空间。技术迭代下,投资者们又会否因为信息差而错判形式、过度亢奋,在目前来看,都是未知数。

仅从目前来看,阿里的决心似乎不必怀疑。去年12月,阿里将旗下 AI 应用从阿里云分拆,并入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To C 方向的产品经理及相关的工程团队被拎出来,通义团队也被拉到与夸克平级。

2月24日,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宣布,未来三年,阿里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总额超过去十年总和。

但谁都知道,对于云厂商来说,抢夺AI时代流量入口比单纯卖API要重要的多,而如何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结合阿里自身的核心业务,推出更多有实际意义的应用,并成功进行商业化,才是真正让靴子落地的关键。

毕竟,阿里在目前以及肉眼可见的未来内,仍然是一个由电商作为主要驱动力的公司。而阿里在电商业务上遭遇到的困难,绝对不是简单的个性化推荐、AI客服、内容创作营销等简单的AI和电商的结合就可以解决的。

不仅如此,阿里巴巴在云计算和AI领域的巨额投入对其自由现金流产生了显著影响。过去一年,阿里巴巴的自由现金流为855亿元人民币,远低于同期非公认会计准则下的归属净利润1527亿元,也低于上一年的自由现金流1731亿元。这种下降主要是由于公司在云基础设施上的大规模投入。考虑到吴泳铭上述的表态,如果AI和云计算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产生足够的有效利润,可能会对阿里巴巴的资本回报率造成的压力就可想而知。

核心电商谨慎乐观,国内是压舱石,国际恐波动大

相比起新讲的AI故事,阿里在电商上遭遇阻力,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只不过这一财报,让大家看到了更多的突围希望。

先来说说基本事实:国内电商业务方面,这一季度,淘天集团旗下中国零售商业的客户管理服务收入同比增长9.4%,大幅高于此前5个季度的平均增幅2.2%。阿里巴巴对增长的解释是由于线上GMV和货币化率同比提升所驱动。外界对此的解读基本上都集中于一点:这说明阿里巴巴的核心电商业务,有可能重新进入增长趋势。

图源:阿里财报

这其实不假,搭配上这样一句“用户运营方面,高净值客群88VIP会员规模达约4900万,同比增长双位数”,淘天集团似乎真的昂首阔步,大步向前。

但你进步,对手也在进步。

据36氪消息,有知情人士透露,2024年,抖音电商的GMV约为3.5万亿元,同比增幅来到30%。这一成绩已经超过了京东,达到淘天去年外界预计GMV的一半,来到了行业第三。而2025年目标为4.2万亿元。继续保持追击。

另一方面,拼多多官方也开始招募抖音直播商家入驻多多直播,开启双平台直播。在拼多多双开直播,平台可为商家提供智能中控系统支持,商家不需要招募及配置额外的中控人力。提醒着人们,前几年一直野蛮生长的拼多多,甚至还没有动用直播这一大杀器。

阿里也感受到了紧迫感。前不久刚刚回归的蒋凡在开年后召开小范围高管会,会上蒋凡明确了 2025 年淘宝天猫的第一件大事是通过扶持优质品牌和商家来做增长。

据悉,整个2025年,阿里电商将把“增长”列为最优先战略,后续的组织、策略调整都会围绕其展开。而这次增长战略与以往相比最大的不同的是,内部认为阿里应该更开放,要协助品牌尤其是中小品牌商家在全网做大。

从开放微信支付、接入京东物流就可以看出,淘天内部已经达成了某种共识,以共同抵御电商新势力的汹汹来势。

比起国内电商,让阿里更加寄予厚望的是国际业务。这从去年底阿里召回海外经验丰富的蒋凡统领电商全局就看得出来。

在这份财报中,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收入同比增长32%到377.56亿元,上一季度,这一增速为29%,也就是说这已经是连续第二个季度增速在30%左右了。

当前,受困于国际形势,跨境电商的生意并不好做,SHEIN、Temu等平台在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颁布下,经营表现大幅波动,但阿里却要反其道而行之,继续加大投入。

就在财报公布的同时,阿里1688将推出跨境电商平台——1688overseas的消息不胫而走。

和SHEIN、Temu、TikTok Shop等已经打出名堂的B2C平台不同,这个1688的海外项目,将延续1688的风格,主打B2B模式。这无疑是对前者们的一次考验。1688有足够的2B经验,精准的定位也足以与Temu、SHEIN等以C端零售为主的平台形成差异化竞争。更重要的是,和Temu、SHEIN不同,1688的海外业务并非以平台模式直接与亚马逊等现有平台竞争,而是通过供应链合作的方式,与海外平台、独立站、SaaS服务商等建立合作关系。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整合全球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与此同时,它也需要面临和云智能集团类似的挑战——对现金流的影响。该集团经调整EBIT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亏损49.52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亏损31.46亿元有所扩大,阿里给出的解释是“在海外购物季期间投入环比扩大、持续在欧洲市场和海湾地区扩大投入,导致亏损增加”。可以预见的是,随着1688海外版的持续建设,亏损的幅度恐怕只增不减。

此外,海外政策的稳定性是另一个X因素,尤其是对于一个新开启、脆弱无比的项目来说,在此时选择加大投入,无疑是需要勇气的。

AI和电商外,这个季度,阿里在本地生活上,需要继续面临美团和京东这俩既有和新生力量的冲击,菜鸟集团甚至在IPO失败后,面临全面调改、营收下滑的阵痛。

不要忘了,阿里目前还处于对抗大公司病的过程中,截至2024年12月31日,阿里的员工总数为194320 人。该季度裁员3671人,而截至2023年12月31日,这一数字为219260人。这也意味着,过去一年阿里员工数减少了近2.5万人。时间拉长到5年,则是已经裁员6万。

总体来说,阿里迎来了一个不错的季度,但随着刚刚过去的1、2月份,市场的瞬息万变,各方向消息的层出不穷,阿里的这种表现是否是昙花一现,在接下来讲出更扎实的故事之前,依然是雾里看花,难以看清。

毕竟,在下一个季度,不再有马云现身座谈会这样的消息可以继续发酵了……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