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实事惠民生 聚力谋出彩”系列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重点民生实事“开展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城镇非居民用户‘瓶改管’改造,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完成情况,并回答媒体关注的问题。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河南省实际开工改造老旧小区31.79万户,推进城镇非居民用户“瓶改管”改造13.2万户,新建公共服务领域充电桩2.9万个,三项重点民生实事任务均超额完成。
关键词:老旧小区改造
实际开工改造31.79万户
河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董海立介绍,2024年,河南省计划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5万户,实际开工改造31.79万户。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均按期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资金来源一直是老旧小区改造的一大难题。董海立表示,河南坚持多渠道筹集资金,一方面,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去年全省各级政府积极筹措财政资金28.7亿元。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发行地方专项债。指导各地通过挖掘小区内闲置空间再利用,新增机动车、非机动车充电设施、便民超市、养老助餐、快递服务点等项目为收益,破解资金难题。
同时,河南省还动员老旧小区群众积极参与。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突出业主主体地位,鼓励有需要的居民通过直接出资、捐资捐物、投工投劳、让渡小区公共收益等方式支持改造,引导水电气暖等专业经营单位和属地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此外,河南注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树立标杆,以点带面,形成可复制经验做法,进行推广运用。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把党的建设融入老旧小区改造各方面、全过程,发挥群众主人翁精神,完善群众参与决策机制,充分调动居民积极性,促进老旧小区改造顺利推进和后续管理。
关键词:城镇非居民用户“瓶改管”
共推进改造13.2万户
董海立介绍,2024年河南省共推进城镇非居民用户“瓶改管”改造13.2万户,圆满完成12万户既定目标任务,进一步提升了全省城镇燃气领域本质安全水平。
在强化协调联动方面,河南省建立“省-市-县-镇”四级联动工作机制,指导各地成立工作小组,加强业务指导,强化督导问效;组织各属地、相关部门单位、管道燃气企业,分区域、分行业开展联合调查摸底。
在强化资金保障方面,河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会同河南省财政厅推动改造事项资金到位1亿元,用于补贴非居民用户改造费用支出。指导各地在“成本价”基础上,建立“瓶改管”用户、企业、政府三方资金共担机制,降低改造成本、减轻用户负担,提高用户改造积极性。全省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均按照三方共担机制,地方政府给予每户500—1000元不等的改造补助,助推改造提质提速。
此外,河南多地特批“绿色”通道,精简“瓶改管”涉及的规划审批许可事项和环节,为“瓶改管”工作提供强力政策支持。同时,将医院、学校、养老福利院等重点单位及重点夜市街区、商圈和大中型商店建筑划定为重点改造范围,按照“示范先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原则,推进“瓶改管”示范街区建设,提升示范引领效应。
关键词: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公共服务领域充电桩2.9万个
据介绍,2024年,河南省确定新建公共服务领域充电桩目标任务2万个,实际新建2.9万个。17个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均按期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董海立表示,在落实奖补政策方面,河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会同河南省财政、发改、交通、工信等部门,积极推动2023年度省级奖补资金清算申报工作,共发放2.2亿元补贴资金,进一步激发充电企业建设积极性,鼓励引导社会各方投资建桩。会同河南省能源部门指导荥阳市、清丰县、永城市芒山镇开展县乡地区开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推广活动,三地2024年共新增公共充电桩约800个。
在实施智慧监管方面,积极推动充电基础设施接入河南省充电智能服务平台,并将新建充电站信息关联到电子地图平台,实现充电站实时数据互联互通。深挖充电站全流程大数据价值,方便群众查询和选择充电站点、时段。指导智能服务监管平台在节假日期间,及时发布高速充电监测情况及充电服务指南,提升充电基础设施服务水平。
在强化科技创新方面,引导鼓励各地在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中,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着力加大对新材料、新技术、新模式的创新应用。比如,郑州航空港区兴港电力光储充、零碳液冷超充站,集风能、光伏、储能、超级充电和车网互动技术为一体,采用车网互动(V2G)技术,实现电能在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之间的双向流动,由汽车向充电桩反向送电,成为全国首批实现收益实时到账功能的V2G充电站。这些都对促进全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责编:陶纪燕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