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AI已成为全球科技浪潮的弄潮儿。据移动应用分析机构 Sensor Tower 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手机用户在 AI 聊天机器人和 AI 艺术生成工具上的花费高达 12.7 亿美元,其中聊天机器人应用消费占比超84%,达10.7亿美元。这一数据不仅揭示了AI在全球消费市场的爆发式增长,更印证了智能化语音服务已成为移动终端的核心竞争赛道。
作为深耕新兴市场的科技企业,传音控股凭借其本地化AI技术创新,特别是在智能语音技术领域的突破,成功抢占市场先机,成为新兴市场用户智慧生活的赋能者。
传音布局AI语音赛道:从全球趋势到本地化需求
Sensor Tower报告指出,AI应用消费的增长主要集中于聊天机器人领域,以ChatGPT、谷歌Gemini等为代表的应用占据主导地位。然而,新兴市场用户对机器人聊天的需求远不止于此——低网络覆盖率、多语言环境、文化差异等问题催生了更复杂的本地化需求。
传音控股敏锐捕捉这一痛点,其依托海量手机用户资源,建立了一套低成本、高质量的语料数据生产体系,解决了小语种语料匮乏、数据稀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传音围绕本地需求,将AI语音技术研发聚焦于“实用型智能语音交互”,积极开发能适应新兴市场本地用户语言文化特点的多语种语音助手,帮助当地用户更加便捷地使用本地语言与手机进行语音交互。为此,传音组建了一支由顶尖专家和工程师构成的专业团队,专门攻克小语种语音识别、语义理解等关键技术难题。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传音成功构建了一套先进的多语种语音助手系统,能够支持英语、法语、豪萨语、阿拉伯语、斯瓦西里语等多种语言的语音交互和自然语言理解能力,涵盖了联系人通话、APP 快速启动、音乐播放、WhatsApp 消息、闲聊等 100 多种使用场景。
不仅如此,传音在机器翻译赛道也称得上是“一骑绝尘”。在机器翻译领域顶级国际赛事——WMT 2024国际机器翻译比赛上,传音TEX AI中心翻译团队斩获包括「英语-南美西班牙语」、「英语-印地语」等三项翻译赛道的机器自动评测冠军,一项亚军。而在此之前,传音已获得WMT 2021「科萨语-祖鲁语」非洲小语种方向的机器自动评测冠军,向世界展现了强大的AI语言翻译实力。据悉,目前传音翻译已成为一个日翻译数十亿字符的多语种机器翻译引擎,支持多语种间的双向翻译,质量达到新兴市场业界领先水平。
可以说,在全球聊天机器人应用日益火爆的当下,传音已经在语音识别、语义理解、语音合成、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方面构建起了自身的 AI 语音底层技术能力,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传音用户的使用便利性和用户粘性,也进一步提升了传音手机在新兴市场的竞争力。
传音AI技术突破:产学研融合,打造本地核心竞争力
传音在智能语音技术上的突破,源于其“技术本地化+全球协作”的双轨战略。2024年,传音控股旗下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华东师范大学联合申报的“跨语言知识图谱构建与推理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荣获“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一等奖,标志着其在自然语言处理(NLP)和语音识别领域的领先地位。
传音与华东师范大学跨界合作开发出了开发了全球首家针对非洲市场定制手机智能助手和首家海外离线对话系统,填补了市场空白,整体实现了对非洲、南亚等低资源语言新兴市场本地化内容服务的支持和智能服务。
据了解,该技术已经全面应用于传音旗下TECNO品牌智能手机所搭载的智能助手Ella。Ella在用户体验上极为突出,支持斯瓦希里语、豪萨语等50余种本地语言及方言,并针对口音和语速差异进行深度优化,用户即使身处网络不稳定地区,仍可通过端侧AI实现流畅的语音指令控制、实时翻译等功能。
一位来自尼日利亚的用户表示:“传音的手机语音助手真是太方便了!它能理解我们当地的语言,帮我快速打开各种应用程序,还能陪我聊天解闷,就像身边多了一个贴心的智能伙伴。”
依托于对新兴市场的精准洞察,传音的AI布局不仅限于技术研发,其更注重场景化应用与生态构建。注重通过AI来解决真实需求,从这一点来看,传音正向“智慧服务生态构建者”前进。
2024年被称为“AI元年”,2025年AI也将继续成为市场的焦点,传音在智能语音技术领域的巨大突破,不仅为自身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全球 AI 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相信2025年厚积薄发的传音将带给我们更大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