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河南开展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多部门联动 查改治协同
2月25日,中国纪检监察报专版刊发《河南开展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多部门联动 查改治协同》,报道河南纪检监察机关强化统筹联动,向招投标领域乱象亮剑,强化高压惩处,坚决斩断贪腐利益链,强化标本兼治,构建公平公正防护网,着力净化优化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政治生态和营商环境,护航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生动实践。
河南省漯河市纪委监委扎实开展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图为近日,该市纪检监察干部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核查工程招标的相关情况。尤亚辉 摄
河南省开封市纪委监委督促行业主管部门严格规范履行监管责任,系统推进招投标领域制度改革。图为该市代理机构工作人员按流程开标。袁洋 摄
河南纪检监察机关聚焦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部署开展专项整治,紧盯“关键少数”、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压紧压实招标人主体责任、行政监督部门监管责任,集中发现一批问题线索、查办一批典型案件、完善一批制度机制,以系统思维贯通查改治,加快推进招投标领域改革,着力净化优化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政治生态和营商环境,以扎实的工作成效助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强化统筹联动,向招投标领域乱象亮剑
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是权力寻租和腐败问题易发高发领域。2024年以来,河南纪检监察机关、公安机关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工作部署,严厉打击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腐败和违法犯罪行为,推动发改、住建、交通、水利等行政监督部门全面自查和监督抽查,强力推进案件查办,协作配合、同向发力,向招投标领域乱象亮剑。
找准问题,才能靶向监督。“我们筛选了40余起招投标领域腐败案件,开展了类案分析,发现招投标领域问题多集中在责任缺失、监管缺位等方面。”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向省委作专题汇报后,省委常委会专门作出安排部署,省纪委监委随即着手启动专项整治。
2024年9月,河南省纪委监委联合公安部门印发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为期一年的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腐败和违法犯罪问题专项整治,围绕项目立项、招标、投标、评标、定标、履约等全流程,从项目审批、招标方式、评标定标、公共资源交易管理、行政监督等10个方面重点查处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背后的插手干预、利益输送、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等腐败问题。
为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一方面,督促以招标人身份实施项目招标的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按照“谁实施、谁负责”的原则对整治范围内的项目开展全面自查;另一方面,督促发改、住建、交通、水利、农业农村、工信、商务等行政监督部门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原则开展抽查核实。截至目前,全省共自查项目8万余个,抽查项目2.8万个,发现问题6015个。
为深入摸排问题线索,河南纪检监察机关、公安机关对2020年以来处置的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问题线索开展大起底和“回头看”,同时联合巡视巡察、审计、财政等部门全面梳理涉及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问题线索。
去年底,郑州市委启动为期两个月的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巡察。巡察紧盯管理人、招标人、投标人、代理人、评标人、监管人“六类人”,重点检查项目单位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招投标领域监管职能履行情况和项目腐败问题等,深入查找项目招投标背后的违规问题和违规人员。
为提升治理质效、凝聚监督合力,河南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强与相关单位协调配合,在力量整合、程序契合、工作融合上持续发力。濮阳市纪委监委联合巡察、审计、财政等部门梳理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线索,全面构建市纪委监委牵头抓总、公安机关一线打击、相关单位协调配合的工作体系,实现线索及时研判、信息及时互通、案件及时移交。航空港区纪检监察工委联合各行业监管部门,围绕“三重一大”决策内容、招标采购目录、招标前中后程序等关键环节开展全方位监督,推动形成上下协同、左右联动的监管机制。
强化高压惩处,坚决斩断贪腐利益链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原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某利用职务便利,向相关人员打招呼指定项目承揽方和招标代理公司……”日前,郑州市纪委监委、郑州市公安局公开通报了招投标领域腐败和违法犯罪问题典型案例。
此前,郑州市纪委监委收到群众举报,反映郑州旅游职业学院2023年基础设施改造项目中,有两个标段项目存在先完成施工后补办公开招投标手续的问题。
“经初步调查,举报情况属实。这种情况很可能涉嫌串通投标,背后有可能存在利益输送问题。”分析研判后,该市纪委监委将涉嫌串通投标犯罪线索及有关证据材料移送公安机关,同时开展深入调查。
经查,该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某利用主管基建工作的职务便利,指定项目承揽方和招标代理公司,在工程承揽、资金拨付、招标代理、投标中标等方面为他人提供帮助,先后多次收受财物。2024年9月,王某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办案是最有力的监督。河南纪检监察机关强力推动案件查办,深入挖掘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腐败问题线索,对党员干部、国家公职人员的违规违纪、职务违法犯罪问题开展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彻查严处腐败问题,斩断招投标领域“围猎”与甘于被“围猎”的利益链。
河南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开辟案件线索移交移送绿色通道,建立“行政监督移送线索、公安机关侦破案件、纪检监察深挖问题”的协作模式,完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快速受理、依法查处工作链条。此外,对重要线索和重点案件,采取挂牌督办或提级办理、指定办理等方式办理,提升案件查办质效。截至目前,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1711人,对163名严重违纪违法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焦作市纪委监委加强与公安、发改、审计、财政、公共资源交易等部门协同建立联动协作机制,严肃查处评标吃标、借标生财、监督缺位、履职不公等责任、腐败、作风方面的问题。截至目前,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处置问题线索114个,处理处分57人,留置6人。
针对招投标环节中围标串标、暗中陪标、明招暗定、量身定做等违纪违法形式隐蔽多样的情况,河南纪检监察机关充分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推进“智慧监督”,在信息综合、数据共享中深入研判分析、精准发现问题、增强工作实效。
郑州市纪委监委会同市公安局组建财务审计、数据分析、执纪执法等专业攻坚团队,探索建立串通招投标数据分析模型,通过数智赋能问题排查、纪检监察与公安双向核查,先后处理处分264人。义马市纪委监委建立近五年招投标项目资料库,对频繁中标、应公开招标却采用邀请招标等情况进行重点关注,利用数据库进行全面筛查,横向比对,深挖背后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共梳理排查问题线索11个,立案3件。
强化标本兼治,构建公平公正防护网
“之前我们小区供水管道老化导致水质变差,这次工程进度很快,困扰我们的烦心事都解决了!”面对前来回访的纪检监察干部,开封市顺河回族区清平街道南羊二区居民感慨道。
开封市顺河回族区2024年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共涉及31个老旧小区,群众关注度高,能否择优选出交易主体,是保证项目顺利推进的关键。
为确保项目阳光、公开进行,2024年8月30日,一场由主管部门全程监管、招标人内部监督、定标候选人主动参与、公证人员现场公证的定标会议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举行。这是2024年开封市采用“评定分离”方式公开招投标的第208个项目。
开封市纪委监委以“评定分离”为抓手,督促行业主管部门严格规范履行监管责任,系统推进招投标领域制度改革,对项目实行“标前—标中—标后”全流程监管,通过查阅资料、现场检查、走访群众等方式,严把标前“入口关”、标中“评定关”和标后“履约关”。
为防止“治一治好一阵、松一松又反弹”,河南纪检监察机关把“当下改”和“长久治”结合起来,深化源头治理,扎实做好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针对查办案件中发现的制度漏洞、监管盲区、监督难点等,运用好纪检监察建议,督促推动相关部门强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不断健全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执行,推动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招投标市场。
“为大力纠治招投标领域乱象,请立足职责深入谋划工作举措……”2月8日,省纪委监委向省发改委、省公安厅等部门发出工作提示函,督促根据对策建议建立任务清单、明确完成时限。
一体推进问题整治、案件查办、制度完善。今年1月,省纪委监委对专项整治中查办的招投标领域腐败和违法犯罪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全面压实主管监管责任、持续深化系统治理、下大力气推动改革等意见建议。
“我们从传统人工评标逐步转向智能辅助评标,不断推动评标试卷统一化、答卷标准化、阅卷智能化。”安阳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市纪委监委推动创新建立“莲易”智慧评标系统,对3000万元以下工程建设项目试行智慧评标,借助统一的市场主体库信息,对初步评审、商务标、信誉标等进行分析、比较和评审,由专家对评审结果进行复核,以科技手段提高评标的公平性、公正性。
强化建章立制,深化专项整治。省发改委修订公共资源交易目录,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制定交易见证服务管理办法、招标代理机构负面行为管理办法等,许昌市纪委监委推动制定完善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全流程责任清单、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失职渎职问题线索移送暂行规定等制度。濮阳市纪委监委牵头建立协同监管机制,督促出台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条例及实施办法,制定派单执法、标后履约检查及评估等制度,形成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
“下一步,将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施策,集中攻坚查处一批重点案件,积极推进招投标领域制度改革,以扎实的工作成效助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河南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刘淑娟 栾国锋)
责编:史健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