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零售 » 正文

字少事大!两个经济大省,负电价来了,什么信号?

IP属地 北京 编辑:柳晴雪 大猫财经Pro 时间:2025-02-25 04:00:27

作者| 猫哥

来源|

咱们的经济大省浙江,居然出现了负电价,1月份有几天,浙江电力现货市场一度电的价格是-0.2元,啥意思呢?就是发电企业想把自己的电卖出去,一度电要倒交0.2元,纯属亏本做生意。有人问了,居民用电是不也是这样的?

不好意思,居民用电还是阶梯电价,人家成本是多少,跟你没啥关系,你该交的电费,一点不会少。

卖电还要倒交钱,为啥能这么操作呢?

价格最低只能这么低了,去年12月,浙江出了一个《浙江电力现货市场运行方案》,其中对电力现货市场申报价格是有下限要求的,最低就是-0.2元,不能再低了。相当于股市跌停板,跌不下去了。

哪有人就奇怪了,倒贴钱做买卖不是傻吗?不卖不就行了。

这是电啊,不卖还挺难的,你不卖就要储存起来,储能成本可不低,另外像风电、核电,是无法快速调整输出的,甚至关闭再启动的成本会远远高出付费卖电,所以虽然亏钱,但很多发电企业咬着牙做这笔买卖。

不光浙江,山东负电价的问题已经持续了好几年。

山东在2022年有176天的电价小于每度电0元,其中共有135天出现-0.08元的负电价。23年又出现了36次负电价。

这两个经济大省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山东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新能源卷的太厉害了。

前些年,山东非常鼓励发展新能源,新能源电价也是保证,所以规模上的很快,到2024年底,山东风光装机已经突破1亿千瓦,光是集中在中午几个小时发电的光伏,装机就达到了7300万千瓦,这当中,分布式光伏达到了4300万千瓦。

也是在去年底,山东推出了新能源入市新政策,要市场化了,光伏、风电要选择一定比例的发电量参与电力市场,到2030年,新能源全部电量都要入市交易。

如果都走市场化,那竞价势必激烈,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出现负电价很正常。

浙江的情况略有不同。

一方面也是新能源大基建,大家使劲卷,浙江新能源装机达到5682万千瓦,新能源装机渗透率已经突破了40%,其中光伏装机4727万千瓦,风电装机649万千瓦。所以在光伏发电的高峰期、中午13点左右,电价最低。

另一个原因是浙江也在主动打压电价。

以前浙江用电非常贵,煤电的上网电价就是0.42元,企业用电价格在0.85元左右,所以企业吐槽很多,这是浙江啊,为企业服务排第一,所以他们就开始想,怎么降低电价。

于是呢,浙江不惜得罪各种电力巨头,让市场化的核电退出、建立省内煤电联动机制,顶着巨大压力给电力交易机制动了手术。

效果也很显著,一年企业能省40多亿电费,今年,他们又出新政策了:10%的新能源将“报量报价”参与现货市场、价格高的电源、燃气机组将退出市场交易、允许-0.2元的市场出清负电价等等。

总之一句话,要把电价打下来,可以预期,零电价、负电价以后会越来越常见。

这也意味着,轰轰烈烈的新能源大基建,保护期要结束了。

标志性的文件就是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了一个重要通知,提出“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

这也正常,如果再按照原来的价格和数量跟他们买电,确实成本太高了。

咱们提出“双碳”目标是在2020年底,当时新能源装机是5.3亿千瓦,四年之后已经达到了14.1亿千瓦,4年间新能源装机净增8.8亿千瓦,新能源在全部电力装机中的占比达到了42%。

但问题就是,前端发电了,但是咱们的电网现在容纳不了这么多新能源。

原因很简单,新能源的边际成本低,但是系统成本高,它无法独立实现24小时灵活可调供电,但是电网是需要稳定输出的,所以就需要给新能源配备庞大的系统调节资源,比如火电、储能等等,这个成本是很高的。

现在电力不存在供不应求,所以很多省也在竞相下调新能源保障性收购的小时数,减少财政的压力,现在有的风电场基本不运行,因为亏得太厉害。

但未来新能源的电,都要竞价上网了,供给端大爆发,预计负电价会越来越多,现在除了山东、浙江,像甘肃、山西、广东这几个省的现货市场地板价也已经到了0元。

这对用电企业和居民来说可能是个好消息,因为电价可能下降,但是对之前轰轰烈烈参与新能源的企业来说,盈利就更难了。

除了卷,还有别的办法吗?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