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在2月24日宣布,未来三年,阿里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总额超过去十年总和。这也创下中国民营企业在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投资纪录。
阿里这笔投入发生在两个重要时点之后。一是国内AI产业爆发;二是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吴泳铭表示:“AI爆发远超预期,国内科技产业方兴未艾,潜力巨大。阿里巴巴将不遗余力加速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助推全行业生态发展。”
目前,阿里云是亚洲第一的云计算公司,阿里巴巴通义千问大模型已成为全球顶尖的开源模型。3800亿巨额资金继续投入,能极大提振相关产业信心,同时也表明:阿里一如既往相信未来、投资未来。
阿里近期发布了2025财年三季度财报,作为核心业务之一的阿里云增速明显提升。财报显示,本季度,阿里云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六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达317.42亿元。财报会上,吴泳铭表示,未来,阿里巴巴将继续专注三大业务类型:国内外电商业务,AI+云计算科技业务,互联网平台产品。未来三年,阿里将围绕AI这个战略核心,在AI基础设施、基础模型平台及AI原生应用、现有业务的AI转型等三方面加大投入。
DeepSeek春节期间在国内外“出圈”,带动国内科技公司重新被认识和估值。阿里云业绩亮眼,AI也成为阿里上述财报会的重点,高层们在回答分析师提问时给出不少信息。对于AI的发展,阿里高管认为,AI是几十年才出现一次的转型机会,阿里巴巴AI战略的首要目标是追求通用人工智能(AGI)。所谓AGI的标准定义是能够实现超80%的人类能力。“如果人类继续发展AI,它可能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行业,会影响当前世界50%的GDP构成。”
对于未来的商业模式,阿里高管表示,各家公司大模型的差异化在缩窄,开源模型与闭源模型差异化越来越不明显,这反而利好云计算公司,“因为大部分模型都要托管在云计算网络上。所谓智能的商品化,最利好的或是云计算网络。如果人工智能是未来最大的商品,那么云计算网络类比现在电网”。
采写:南都记者 黄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