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中文网
近年来,在泰国顶流明星Lisa的带动下,泡泡玛特旗下IP产品Labubu成为东南亚的“当红炸子鸡”,经常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此外,泡泡玛特还与东盟国家的艺术家合作,打造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IP,例如与泰国艺术家合作推出的Crybaby系列,甚至创造了泡泡玛特全球门店单日历史新高。毫无疑问,泡泡玛特在东盟市场的成功除了自身运营的优势,也得益于中国与东盟之间良好的宏观政经环境。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中国与东盟的深度合作正成为重塑亚太经济格局的关键力量。双方凭借庞大的市场规模、互补的产业体系以及政策协同,正在构建一个覆盖数字基建、人工智能治理、文化消费创新的生态系统。
政策与基建:数字生态合作的战略基石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与东盟的数字生态合作建立在坚实的政治经济基础上。中国自2009年起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2020年起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21年,中国与东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数字经济成为双方合作核心领域之一。2024年通过的《中国—东盟关于推动建立可持续和包容性数字生态合作联合声明》更是明确提出,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共同培育数字产业新生态。近年来,中国在东盟国家布局跨境光缆、5G网络和数据中心,例如中泰5G数字基建合作、马来西亚国家数据中心项目等,为区域数字化提供硬件支持,推动数字基建互联互通。同时,双方将重点推动技术、标准、产业及治理合作,推进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合作中心建设,并推动形成人工智能赋能数字化转型合作倡议。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算力共享计划”:早在2022年9月,广西省南宁市府就成立了“中国—东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试图通过超1000P算力基础设施和跨境人工智能平台,构建中国与东盟的算力网络,并赋能工业、农业等垂直领域。“算力是数字经济‘心脏’,我们的算力机房拥有42P算力,相当于8万台电脑同时工作,其算力服务器集群主要用于深度学习模型开发和训练,在智慧城市、智慧医疗、卫星遥感、AI质检等需要大算力的行业领域,可让研发人员更快地进行图像、自然语言等AI模型训练,更高效地进行科研探索。”负责投资建设运营“中国—东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数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张峻去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外,广西将加快推进南宁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建设,力争2025年底建成使用。南宁市还提出,2025年将依托南宁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和已建成的超1000P算力基础设施,携手华为、润建等头部企业,建好跨境人工智能创新合作平台,打造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不过,东盟地缘政治复杂,且各国对数据跨境流动的监管要求不一,部分国家可能对数据存储和传输有严格限制,也给这一宏伟计划的落地带来切实考验。与华为的合作方面,已成立五年多的中国—东盟(华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为当地企业提供了30多个“技术赋能+场景落地”的一体化服务。一个典型案例是,该创新中心助力广西达译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东南亚小语种在线翻译平台,借助人工智能实现了更准确、更快速的语音识别、翻译功能,东盟本地语信息采集、处理、挖掘与知识图谱构建填补了国内空白。中国和东盟的数字生态合作还在持续深化。今年1月于泰国曼谷举办的中国—东盟数字生态合作论坛、第五次中国—东盟数字部长会议上,中国工信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徐朝锋表示,双方将加强5G、云计算、海陆缆、算力和数据中心、物联网等领域合作,举办中国—东盟云计算发展研讨会,推动共建亚洲海缆协会,制定“算力互联互通伙伴计划”等。
技术赋能产业:从智能制造到文化消费
实际上,华为对东南亚地区的赋能不仅仅限于中国—东盟(华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2022年,华为作为发起方之一,与泰国数字经济促进局、数字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办公室、运营商、泰国通信协会等共同成立5G联盟,推动5G在各行业领域应用。美的5G智慧工厂就是其中首批孵化的案例之一。坐落于泰国春武里府的美的空调泰国工厂,作为美的集团海外首个5G工厂,由美的集团联合中国联通、华为和泰国运营商AIS打造。该工厂占地面积约20.8万平方米,整体规划年产能400万台套以上,实现了生产环节的高效互联,提升生产效率15%至20%,已成为东南亚区域智能制造转型打造新的示范样板点。泰国AIS公司企业电信技术产品部总监Asni Vipatawat表示,通过这次与中国企业的合作,他学到了5G新技术的应用经验,未来将复制这一经验,帮助更多泰国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这一合作的背后是中国在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领域的全球性优势,特别是在工业智能化方面——5G技术已融入中国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80个,并实现了在工业、矿业、电力、港口、医疗等行业的规模应用。中国电信副总经理唐珂在中国—东盟数字生态合作论坛上表示,中国电信现已向全球全面开放云网、AI、视联网等数字化能力,为合作伙伴的应用创新充分赋能,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并透露其积极在东盟地区开展数字化能力的海外布局和拓展,目前已在新加坡和印尼部署了天翼云节点,搭载手机直连和汽车直连卫星服务的天通卫星网络已覆盖17个国家和地区。除了智能制造领域,东盟中产阶级的壮大也推动了文化消费,尤其是年轻消费者对个性化、社交化消费的追求,助推泡泡玛特的盲盒经济在东南亚市场取得显著成功。2024年上半年,泡泡玛特在东南亚市场实现营收约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8%,增速远高于其整体的海外市场收入增速。一方面,泡泡玛特通过融合东南亚传统文化元素进行IP设计,吸引了当地消费者的关注;另一方面,泡泡玛特利用虚拟偶像互动等数字化手段增强了与年轻消费者的互动性,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影响力。而泡泡玛特的成功也离不开中国与东盟在跨境电商、数字支付等领域的政策便利化支持,例如TikTok Shop等电商平台在东南亚市场的快速崛起,为文化创意产品提供了高效的销售渠道。近年来,包括东南亚在内的亚洲地区经济增长始终保持韧性,亚洲开发银行预计2025年亚洲经济增速为4.8%。可以预期的是,中国与东盟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将继续为智能制造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跨境发展提供良好机遇。
挑战与平衡:合作中的风险与应对
尽管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前景广阔,但从企业开拓市场的角度而言,仍需应对一些特定的挑战。首先,东盟各国在数据主权和监管要求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给企业在区域内运营带来复杂的合规挑战。例如,印尼的数据本地化要求,迫使企业投资建设本地数据中心或与本地数据中心合作,这不仅增加了硬件和运营成本,还要求企业满足更严格的数据保护标准。其次是技术落地适配性,东南亚多语言、多文化的环境对人工智能技术提出更高要求。例如,中国—东盟(华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助力研发的东南亚小语种在线翻译平台,虽然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但仍需进一步优化。最后,中国与东盟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持续受到外部干扰因素的影响,而部分国家在技术标准选择上受外部势力影响,可能对合作项目造成不确定性。例如,美国通过其政策和战略,试图在技术标准制定中占据主导地位,这可能与中国企业在东盟推广的技术标准产生冲突,不仅增加了企业的合规成本,还可能导致合作项目因技术标准不一致而受阻。显然,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已从单一技术输出转向生态共建,双方的合作不仅是技术与市场的结合,更是一场涉及治理、文化、社会多维度的生态革命。企业若想在这一区域赢得先机,还需深度融入政策框架,灵活应对本地化挑战,并以技术创新为支点,撬动跨行业、跨文化的价值网络。(财富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