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数智前线 周享玥 赵艳秋
短短两个月内,阿里巴巴市值狂飙超1万亿港元,创下三年股价新高。有人说,这不仅是资本市场的狂欢,更是中国AI战略崛起的信号弹。
在2月20日阿里巴巴2024年第四季度财报会中,阿里聚焦电商和AI+云两大核心业务,发布了一份自2023年以来收入增长最高的财报。围绕AI核心战略,阿里也正在构建一个横跨AI To C与AI To B的智能版图。
值得关注的是,钉钉被定义为“阿里面向企业端最重要的AI应用资产”。这也意味着,钉钉卡位在阿里AI to B的入口上。
业界分析,这一战略的独特性在于,钉钉上沉淀了大量的企业知识和资产,将“平台入口”、“企业生态”、“行业know-how”三者融合,将形成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闭环。
市值两月涨万亿,AI战略下阿里价值重估
2月21日,阿里巴巴股价又一次“涨疯”,港股收盘涨14.56%,报138.5港元/股,创近三年来的新高,成交额超400亿港元,创历史天量,最新市值2.63万亿港元。
在前一天晚上,阿里巴巴发布了一份超出市场预期的财报。2024年第四季度,阿里收入达2801.54亿元,同比增长8%,是阿里5个季度以来增长最快的一个季度;净利润464.34亿元,同比大增333%。
实际上,从年初到现在的不到两个月中,阿里股价已累计上涨超68%,市值增长超1万亿港元。从市场的情绪看,市场给阿里贴的标签,已经从电商企业,变成一家高科技公司。
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首次在云计算板块提出“AI驱动、公共云优先”的发展战略,此后阿里持续在云业务中推行“AI+云”一体化战略,到2024年第四季度,阿里云板块AI相关产品收入,已连续六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
阿里在2023年4月推出通义千问大模型,几个月后正式宣布开源,并先在海外社区引爆。目前,Qwen在全球的衍生模型超过meta开源模型,成为全球第一。通义千问被认为是中国最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大模型。今年2月初,DeepSeek爆火后,斯坦福李飞飞团队就选择通义千问对DeepSeek进行蒸馏和复现。不久后,阿里又和苹果达成跨国“联姻”,为苹果手机提供在中国的本地化AI服务。
如今,AI已成为阿里的一个重要标签,在市场上被认可,并为业务持续带来真金白银的回报。
在最新的财报电话会上,吴泳铭对AI战略及业务发展的相关回复引发广泛关注。他称AI将是“一次几十年一遇的行业变革”。未来三年,阿里将围绕AI这个战略核心,在AI基础设施、基础模型平台及AI原生应用、现有业务的AI转型等三方面加大投入。“未来三年在基础设施上的投入,会超过过去十年的总和,这也是我们AI战略的决心。”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次会议中,吴泳铭多次提到协同办公平台钉钉。与阿里AI to C领域的夸克和通义APP不同,钉钉被定义为“阿里面向企业端最重要的AI应用资产”。这也意味着,钉钉卡位在阿里AI to B的入口上。
吴泳铭进一步提到,“未来企业内部系统将不再是孤立的功能模块,而是由多个AI智能体(AI Agent)相互连接、调用的动态网络”。
而钉钉作为承载7亿用户、2500万企业组织的超级入口,正在被重新定位为自然语言交互的企业智能中枢。
“未来在钉钉上的这些企业,会更多借助自然语言,通过钉钉的聊天界面,去完成背后CRM、ERP软件等的功能,甚至能帮助企业完成一些非常重要的决策工作。”吴泳铭说。
阿里AI to B超级入口,钉钉将成企业智能中枢
吴泳铭在这次会议中提及AI智能体的重要性。今年初,钉钉总裁叶军也提到,AI Agent将在2025年迎来爆发式增长,也是钉钉下一阶段的创新重点。
为什么作为阿里集团最重要的AI to B入口,钉钉会重点投入AI Agent?这是因为,当下企业采用AI的主要驱动力,就是AI智能体。对钉钉而言,这是关键方向,也极具商业价值。
“今年开年以来,客户都有极强的动力,结合自己的业务,来构建AI智能体。”一位人工智能落地服务商告诉数智前线,由于DeepSeek等模型陆续推出了深度推理能力,大模型“听命令”的能力更好,能更好地支撑AI智能体落地。“我估计,上半年会有一些比较好用的智能体涌现。”
大家判断,2025年有望成为AI Agent爆发和商业化应用的元年。
不过,不同于消费者市场对通用大模型的依赖,在企业市场上,客户很大的预算放在了专属模型、专属智能体上,并更愿意选择私有化部署。
这里面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的“数据主权”。有企业判断,现在企业能做的,未来AI都能做,“而且,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如果企业没有自己的数据,可能就会被AI淘汰。企业因此更重视用他们的私有数据。
值得关注的是,吴泳铭在这次会议中,也特别强调"企业私有化部署"的重要性。这既是对数据安全痛点的回应,也暗合Gartner预测的“到2026年50%企业将使用行业专属大模型”趋势。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好用”问题。虽然OpenAI等通用大模型能力很强,但进入行业后,执行任务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因为企业中很多业务场景,需要更复杂的业务逻辑和场景化需求。这是大模型通用性与行业精度之间的矛盾,更不用说“幻觉”问题了。为此,企业也需要打造专属模型和专属智能体。
这样的情况也利好钉钉,因为钉钉积累了海量企业私有数据、定制化流程,与阿里云的通义大模型结合后,将催生私有化专属模型和AI智能体的部署。
2024年,钉钉上线AI Agent产品“AI助理”,通过自然语言对话,就能实现Agent工作流。之后,钉钉推出AI助理市场,截至2024年6月,已接入超过 50 万个企业自建智能体。而很多智能体开发企业,正在选择“接入生态平台”,找到自己的突破口,与巨头形成互补关系。
拥有大量企业用户的钉钉,有望成为AI智能体竞争浪潮里的重要生态平台。
而接下去,钉钉和生态一起,要克服AI Agent全民普及的瓶颈,迎接2025年AI Agent在企业市场上的爆发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