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房地产 » 正文

新四军广德竹城之战

IP属地 北京 编辑:沈如风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 时间:2025-02-24 09:31:18

唐国平

微信版第1677期

1944年12月下旬,中共华中局根据中央指示,命令新四军一师师长粟裕率领第七团、特务一团、特务四团共7000余人,加上由中央、华中局、苏中区党委分别选调的各类干部300余人一起渡江南下,与在苏浙皖边区的新四军六师十六旅和浙东地区的新四军游击纵队会合,扩展苏浙皖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①。然后进一步向杭州湾地区发展,为迎接盟军在杭州湾登陆,开辟盟军反法西斯东方战场创造了条件。

1945年1月13日,中央军委电令在长兴煤山成立新四军苏浙军区,任命粟裕为军区司令员,统一指挥苏浙皖边区和浙东新四军部队。

2月5日,粟裕在长兴煤山槐花坎对江南的新四军部队进行了统一整编:以原十六旅为第一纵队,司令王必成,政委江渭清,下辖第一、第二、第三支队;原浙东游击纵队为第二纵队,司令何克希,政委谭启龙;苏中首批南下部队为第三纵队,司令陶勇,政委阮英平,下辖第七、第八、第九支队②。第二天,王必成就带领第一纵队向天目山地区挺近。为了策应第一纵队主力南进,陶勇带领第三纵队在广泗公路两侧及广德南部山区卢村、同溪、桃山一线布防。

12日,国民党第三战区调集六十二师三个团、忠义救国军一个团、浙江省保安纵队一个团,以绝对优势兵力从广德小百店方向向驻守在上堡里、梅家山一线的第三纵队第七支队发起进攻,第七支队奋起反击,拉开了天目山反顽战斗的序幕③。经过五天时间激战,第一纵队和第三纵队共歼顽军1700余人,并攻占了顽军盘踞的孝丰县城,取得了第一次反顽战斗的胜利。

3月1日,国民党第三战区第二十八军军长陶柳纠集十二个团向孝丰进攻,天目山第二次反顽战斗打响。顽军五十二师及忠义救国军一个团对驻守在广德南部石鼓山、牛山一带的七支队发起猛烈攻击。经过十余天的激烈战斗,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一、第三纵队击溃顽军的进攻,又歼敌1700余人,第二次天目山反顽战斗胜利结束。稍作休整后,陶勇命令第七支队支队长贺敏学和第八支队支队长程业棠率部乘胜追击,在广德西南山区杨滩、前程铺、月湾街、独树街一带围歼浙江保安纵队第三大队④。

独树街,原名双林镇。镇子南边的上街头原有两棵硕大无朋的枫杨树,在清朝光绪年间,其中一棵被雷电击中烧毁,后来里人就因此改名独树街。独树街坐落在金龙山的西麓,有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道路是用一色的青石板铺成。这是一条从广德城出南门,经大石桥、戈村、大范村、独树街、月亮街到宣城的水东、郎溪姚村以及宁国县重镇河沥溪的古驿道。街两边的店铺,五花八门的货色琳琅满目。镇子西边是桐河,河岸有水码头和渡口。每年春夏水旺,南部山区杨滩、月湾等地的木材、竹材、药材、三六裱纸等山货在此装船或上竹排,经誓节渡、杨干进入郎川河,入南漪湖黄金水道。

独树街古井

1944年秋,国民党江南行署所属江苏省保安团占领独树街后,便征用大量民夫,从杨滩白马街和石鼓祥川等地砍伐碗口粗的毛竹运到独树街,在独树街的四周构筑高丈余,长两千余米的坚固竹墙,形成“竹城”,并在“竹城”西南角的上街头、西北角的下街头、东北角的碉堡山脚下和东南角的火家冲口建有四个六七米高的砖墙碉堡,每个碉堡上都架设有机枪,形成交叉火力网,保护西、南、北三面的竹城墙⑤。

独树街镇子东面有一座百余米高的陡峭山峰,山峰也被围在“竹城”之内,国民党守军在山顶上建有瞭望哨和碉堡,整个独树街及其附近五六里地范围的任何情况尽收眼底。第一次天目山战斗开始前,盘踞在月湾街的国民党浙江保安纵队第三大队周麻子连⑥进驻“竹城”,扼守广北和到广南的通道,企图阻挡新四军游击队的往返。

1943年底,日军第四次侵占广德县城,国民党军队从宣广公路以北全部撤退到广德南部山区和宁国一带,在苏南茅山一带活动的新四军十六旅尾随日军南下,收复宣广公路以北除誓节渡、邱村等几个重镇以外的广大农村,建立了以广德北部山区为中心(包括郎溪、宣城、溧阳、宜兴、长兴)的苏浙皖边区抗日根据地。1944年初,广北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广德北部山区新杭成立,并相继建立杭村、山北和白水三个区抗日民主政府。白水区政府下辖下寺、赵村、高湖等乡,并向路南推进,相继在广德城西和城南花鼓、风井等地建立乡、村抗日民主政权。郎溪县抗日民主政府也在誓节建立区抗日民主政府,并向路南的苏村、石鼓一带推进,建立抗日根据地。

第二次天目山反顽战斗结束后,广德东南部的东亭、同溪、桃山、卢村、梨山、柏垫、凤桥等地国民党地方政权瓦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区乡抗日民主政权纷纷建立,广南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建立也在筹措之中。但广德西南地区的独树、月湾、杨滩、四合仍被国民党顽军盘踞,特别是独树街,地处广南和广北两个根据地的咽喉要道,也是顽军进犯广南和广北根据地的桥头堡。在广北抗日民主政府县长许道珍的建议下,新四军苏浙军区果断决定,拔掉这个桥头堡,将广北、郎溪、广南三个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

3月14日,陶勇带领第三纵队司令部进驻独树街南面四公里的大解村,并将指挥部临时设在地方士绅解宗环家⑦,统一指挥第七、第八支队部分兵力围歼驻扎在杨滩、前程铺、月湾街、独树街一带的顽军第三大队。15日早晨,第八支队副支队长兼参谋长舒雨旺带领三个连在“竹城”西南的上街头和西北的下街头同时向“竹城”接近。驻守在碉堡山瞭望哨上的顽军士兵发现接近“竹城”的新四军后,立即鸣枪报警,战斗打响。

周麻子的连部驻扎在独树街下街头的陈术理家,陈家是四水归池的两层木楼房,很宽敞,周麻子和一个姓顾的排长都住在陈家。吃完早饭,剃头匠正在给周麻子剃头,头刚剃了一半,突然听到上街头传来枪声,他立即站起来,命令顾排长守住下街头,自己拎着轻机枪就往上街头跑。

独树街的南边有从金龙山的火家冲流下来的一条小溪,叫火家冲河,在独树街的西南角与桐河交汇。“竹城”南边的竹墙就建在河的北堤上,河自然城了“护城河”。河上有一座建于明朝时期的石拱桥,是上街头唯一通向杨滩、月湾方向的出路。石拱桥北头是坚固的竹栅栏门,桥西边三十余米处,便是直径两米多的枫杨树,也是独树街街名的由来。在树对面的街道东侧,有一座鹤立鸡群的两层楼房,是江家禄酒店,酒店离石拱桥有两百余米距离。驻守上街头的顽军兵力是一个排,配有两挺机枪,就驻扎在江家禄酒店。

独树街西边的桐河,河水一米多深,河堤长五百余米,都是丈余高的陡坡,本来就是天然的屏障,加上堤埂上的竹墙,更是易守难攻。独树街的下街头,在镇子的西北角,这是通往誓节渡、苏村和石鼓方向的要道,这里的桐河河床较宽,河水较浅,枯水季节村民都是涉水渡河。下街头的西北角原都是独树街望族陈氏的地盘,临街是店铺,店铺后面是住房、祠堂和花园等建筑群。花园南边是一座戏楼,戏楼阔百余平方米,上下两层。戏楼西的桐河岸建有码头、渡口、货场等。竹城墙在下街头建有一个竹栅门,竹栅门右边建有一个砖石结构的碉堡。竹城墙自此折向东边的碉堡山脚下,顽军在此也建一个五六米高的砖墙碉堡,与下街头碉堡形成交叉火力,守护“竹城”北墙⑧。

上午8时许,新四军进攻的号角吹响,八支队一营一连年轻的新四军战士高举从老百姓家里借来的砍刀呼喊着冲向拱桥的栅门和栅门两边的竹墙,砍向栅门和竹墙。可是,一袋烟时间过去,战士们未能砍破竹栅门和竹墙。

此时,周麻子连长跑到到江家禄酒店,他爬上楼,便在山头墙的窗户上架起机枪,对着砍竹墙和栅门的新四军战士猛烈扫射。“竹城”内的其他顽军也从碉堡、民房等多个掩体中,用机枪和步枪同时向进攻的新四军战士开枪射击,许多战士中弹牺牲在拱桥桥上和桥下的河里。

原来,“竹城”的建设,顽军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他们就地强征老百姓在山上砍下碗口粗的毛竹后,将毛竹截成丈余的竹筒,在竹筒的上、中、下打三个5公分大小的洞,用刚竹作串销将竹筒串在一起。为了防止有人将作为串销的刚竹从中间砍断,便在两根竹筒之间(2—3公分长)的串销上先套上一个细一点的竹套筒,然后在细竹筒上再套上一个粗竹套筒。这样,串销和细、粗竹套筒之间形成三层结构,便有非常好的弹性和韧性,造成砍刀无法砍破套筒和串销⑨。竹筒深埋地下近一米,少量人力无法撼动拔除。

竹城墙一时难以被破坏,一连战士进攻受阻,伤亡较大。

进攻下街头的二连战士,同样遭到架设在下街头戏楼顶上和碉堡上顽军交叉火力的疯狂射击,一批批前仆后继的战士倒在栅门前和竹墙下。

一连连长将几床棉被用水浸湿,铺在拱桥南50米处的吴金海家的草屋屋脊上,在棉被上架起机枪,和周麻子的机枪对射,但没能完全压制住“竹城”内顽军的火力,进攻依然受阻。

在“竹城”东南的火家冲里,八支队三连组织一个排的突击队,沿着碉堡山南边陡峭的山坡往上爬,刚到半山腰,被山顶瞭望哨的敌人发现,趴在战壕中用手榴弹封锁住了战士们进攻的道路。

由于竹墙南、西、北三个方向都处于顽军机枪交叉火力的掩护之下,进功“竹城”屡屡受阻,一连一排的班长李老海,带领两个战友头顶几床湿棉被,当作“土坦克”,冒着密集的机枪子弹冲上拱桥,冲到栅门前,栅门没有砍开,两个战友牺牲,他也被子弹击中腹部。

战斗一直进行到中午,几支进攻的队伍都未能破城。指挥战斗的舒雨望向陶勇司令员提出用火烧毁竹城墙的方案,立即遭到陶勇司令员的否定。原来,在制定攻打“竹城”的方案时,就考虑竹墙旁边有许多穷苦人居住的草房,很容易引发连环火灾,殃及镇上一千多无辜百姓。为了人民大众的利益,绝不允许用火攻。

第七支队和第八支队主力已经完成歼敌任务,接到陶勇的命令,陆续赶来增援“竹城”战斗。下午一时许,七支队一个机枪排抬着一挺重机枪来到大解村,排长找到住在路边的村民杨际才⑩,让他带路去独树街。

杨际才将机枪排带到桐河西边的梅溪村头,这里是哑巴洼山脚,地势较高,机枪班将重机枪架在一处破屋基圈墙上,居高临下,向800余米远的江家禄家周麻子机枪阵地射击。周麻子身边的顽军多数被击毙,江家禄被周麻子逼着给机枪弹匣上子弹。碉堡上的顽军向机枪班还击,一个年轻的新四军机枪手中弹负伤,从墙上掉下来,杨际才看见,准备上前救护受伤的战士,但被身边的另一个战士按住肩头让他别动,然后匍匐上前将受伤的战友背到安全的地方救治。

下午三时许,七、八支队主力从四面将“竹城”团团围住。七支队主力由银竹村朱家边村民朱礼贵⑩带路,登上碉堡山东面的杨家洼山顶和旗子山顶。在旗子山顶,小炮排居高临下用迫击炮炮击碉堡山顶顽军的观察哨和碉堡,然后从东南两个方向冲上碉堡山,消灭了山顶上的敌人,再从山顶上向下攻击,从东面攻进独树街。此时,八支队的一个小炮排也用迫击炮炸开火家冲口的栅门,向“竹城”内的敌人发起进攻。第一个冲进“竹城”的王排长带领战士们和顽军展开巷战,并一路高喊,让老百姓都躲在家中不要出门。

守城的顽军,迟迟不见援军到来,又听见四面都响起新四军进攻的号角,纷纷缴械投降。盘踞在江家禄楼上负隅顽抗的周麻子,被重机枪击中腹部,只得从楼上撤下,换上江家禄的衣服,躲到后街的叶家,不久咽气。

姓顾的顽军排长⑩,一直在下街头顽抗到下午四时许,被从碉堡山上下来的新四军指战员从背后包围,但他拒不投降,被一名愤怒的新四军战士顺手操起一把铁锹击中脑袋,当场毙命。

天黑前,巷战基本结束,一个班的战士由房东陈术理⑩带领,来到周麻子连部大门前,刚进院门,一个战士发现屋内有情况,便立即将一颗手榴弹抛进天井院中,走在前面的陈术理的大腿内侧被弹片洞穿,战士们立即抬着他去卫生队救治。屋内的几名顽军士兵先是躲到楼上,后来主动下楼缴械投诚,并加入了新四军队伍。

下午天黑时(五时许),“竹城”战斗结束,新四军指战员迅速打扫战场,一个加强连的顽军30余人被击毙,其余的全部缴械投降。

杨际才跟着机枪班进入独树街,此时天已经完全黑下来,街两边的屋檐下都坐着新四军战士,没有一个人住进老百姓家里。后续部队和当地的老百姓送来晚饭,杨际才也分到一份。一放下碗,街上的部队就开拔,经独树街到东面的石灰垭子,摸黑向柏垫桥头悄悄前进。新四军请杨际才继续带路,他同意了。晚上9时许,七、八支队主力包围了桥头,而桥头的顽军五十二师在“竹城”战斗开始后就悄悄从柏垫方向逃往广南四合。

独树碉堡山烈士陵园

“竹城”战斗结束后,盘踞在广德西南部山区的国民党五十二师部队、忠义救国军部队、浙江省保安部队和国民党广德县县政府及地方武装全部溃逃至宁国一带。4月10日,中共广南县委和广南抗日民主政府成立,辖卢村、柏垫、苏村三个区,独树乡归柏垫区管辖,独树人民踊跃参加广德西南地区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为第三次天目山反顽战斗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七支队和八支队40余名年轻的战士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独树街老百协助新四军部队将烈士的尸体掩埋在碉堡山和下街头外的桐河岸边等地方。2010年,独树乡人民政府在独树东面的碉堡山建立烈士陵园,将“竹城”战斗中牺牲的王海子等43名烈士的遗骨集中存放,供后来人缅怀。

参考文献:

①《中国共产党广德地方党史第一卷》第112页

②《江南擎天柱》第104页

③《新四军天目山反顽战役纪略》第15页

④《广德县志》第485页

⑥《访问录——胡泽义》第1页

⑤⑦⑧⑨⑩作者采访的当地知情人王光年、邓先举、陈中友、杨时根、徐中武、解宗环、丁国梁等提供

(作者系安徽省作协会员,广德市作协副主席,广德市新四军文化研究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