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评论员 郭丁然
2月22日,一场民营企业面对面交流会在许昌召开,胖东来、瑞贝卡、森源等许昌明星企业悉数亮相。
在中原腹地,许昌这座中原小城正以民营经济的澎湃活力颠覆传统认知。许昌市政府工作报告数据显示,许昌的民营经济不仅扛起全市80%以上的GDP大旗,还解决了90%的就业问题,并贡献了97%的进出口额。
这背后,不仅仅是民营企业用“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拼出创新驱动的硬实力,更离不开当地优质的营商环境这一“金钥匙”。在优渥的营商环境土壤中,许昌政企同频共振形成独特的生态闭环。
大家熟悉的是胖东来的“出圈”,这个被网友称为“超市界海底捞”的企业,以免费熨烫、无理由退换等300多项服务标准,将用户体验做到极致。
鲜为人知的是,其背后有许昌市政府“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服务理念支撑,推行“双十工作日”机制,让2314名干部每月10日、20日定点走访企业,问题动态办结率达100%。还首创营商环境“吐槽大会”,让企业畅所欲语。
这种“服务即生产力”的思维,使流量红利转化为产业链动能:2024年许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2%,郑许市域铁路年客流量超1200万人次,形成“以商带产、以产兴城”的良性循环。
值得关注的是,《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24)》显示,许昌宜居度综合得分居全省首位,获得感指数、城乡居民幸福感得分位列全省第二,数字政府建设、营商环境指数排在全省前列,也印证了“营商环境就是老百姓获得感”的硬道理。
许昌民营经济的韧性,还在于将“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升级为创新驱动的硬实力。许昌政府发放2.92亿元科技贷,实施“许昌英才计划3.0”,推动智能电力装备、硅碳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入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集群。
这种“企业家敢投+政府敢扶”的双向奔赴,让许昌在传统产业转型阵痛中,仍能培育出德通智能振动搅拌机等多项全国首创技术。
当各地追问“能否拥有自己的胖东来”时,河南已用行动作答。
唯有政府甘当“园丁”,企业勇敢“破土”,才能让民营经济的“满园春色”永不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