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要素力量就是消费。
据国家统计局家庭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微观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为70.1%,同期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国的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分别为89.0%、89.2%、93.2%、85.1%,比中国要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
总体看,中国消费提升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提振消费是一项十分复杂的课题。
既涉及到提高收入水平、提升消费能力、提升消费意愿等提升消费力的问题。也涉及到提升消费的供给质量,包括优化产品供给、优化供给效率、降低供给成本、改善供给结构等一系列的问题。
从总体来讲,提振消费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化工程,不能仅仅从刺激消费这一短期工具发力,需要聚焦影响消费提振的一系列关键问题,综合发力,推动消费的稳步提升。
在这其中,变革流通模式、降低流通成本、提升流通效率应当成为推动消费提振的重要内容之一。
按照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构成国民经济的四大关键环节。
生产决定消费与流通(分配、交换),消费、流通反作用于生产。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的消费品流通模式经历了两大时期:
一是计划经济时期流通主导、统一的消费品流通模式时期:从建国初期到1983年城市商业改革,国家针对当时的消费品生产、流通、消费发展的需要,建立了全国统一的批发商业主导的消费品流通体系,承担起全国的消费品流通功能。
这一流通模式,对处于短缺时期的中国市场,发挥了一定的重要作用。
二是改革开放后建立起来的生产企业主导的流通模式时期:
从1983年城市商业改革开始,逐步打破了以往的流通主导批发流通体制,建立起了生产企业主导的流通体系。
这一时期流通体系的特征就是由以往统一的流通市场、流通主体,变成了多元化、多主体的流通格局。
新的流通体制,以其足够的流通灵活性,对适应改革开放、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发展、推动消费提升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任何一种流通模式必须要与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消费提升相适应。
随着我国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发展、随着物流、互联网、终端市场的不断变化,现行流通模式对消费品行业发展、对消费提升制约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流通成本高:对比两个时期流通成本在商品价格中的占比,在流通主导的时期,一般占比平均在30--50%左右,目前时期,流通成本的占比已经达到了构成商品价格的主要部分,平均达到了70%以上的占比。
主要表现在交易成本高,交易环节多、物流环节多、流通环节资金占用大等突出问题。
从一定角度讲,流通成本是一种纯粹的“消耗性”成本,本身并不创造价值,只会加大商品的成本。
流通成本的加大,最终一定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增加消费者的负担,影响消费力的发挥。
--流通环节组织化程度低:打破以往批发企业主导统一的流通体系,建立起生产企业主导的流通模式,近三十年的时间发展看,造成了我国在流通领域的现实是,有“流通、无环节”,缺乏“明显”的流通环节,更缺乏对流通统一的组织管理,流通(经销商体系)变成了生产的一个“附属”。
表现是流通企业(经销商)“数量多、分散”,大多以中小企业居多,承担流通市场的风险能力差,企业的经营与管理能力相对比较落后,很难发挥“流通环节、流通企业能够发挥、可以发挥的”重要作用。
这种现实也在一定层面导致国家对流通这一重要的国民经济环节的管理基本缺失。
--流通效率低:由于以上的原因,已经导致目前我国的消费品流通领域流通效率明显偏低。
从一定角度分析,这种偏低,是由于流通模式问题造成的,是由于流通主体过于分散、小带来的,是由于缺乏对流通的管理导致的。致使流通没有起到应该起到的作用,没有发挥应该发挥的重要价值。
据有关统计资料:1991年我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9398亿,不足万亿。2024年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8.8万亿,其中实物商品零售总额超43万亿。仅从市场规模简单对比,中国的消费品市场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中国的消费产业也已经成为支撑中国经济的重要产业。
现有的消费品流通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中国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已经对消费品行业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制约。
流通问题也已经成为制约消费提振的主要因素之一。
是时候需要重新定义流通重要性的时候了!是时候需要重新变革新的流通模式的时候了!
流通模式的变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也涉及交易、物流、信息等多个领域。
目前看,可以先从物流这一领域切入,推动构建统一的消费品流通物流体系,先从提升消费品流通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这一关键问题入手,推动整体流通模式的变革。
物流问题是影响当前消费品流通的突出问题。由于现行分散的、多主体、多环节、低效率的物流模式,导致消费品流通在物流领域的问题非常突出。
从流通的本质来讲,本可以实现商流与物流的分离,从而更有效的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流通效率。
从社会物流的属性来讲,物流未来一定需要走出分散、小规模的物流模式,走向集约化、规模化、社会化的物流模式。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具备了大力发展集约化物流的能力。
实现物流的集约化还会有利于加强国家对流通环节的集中统一管理,强化国家对流通环节的管理调控。
流通模式的变革是一项大的产业模式调整。需要统一规划、政府主导、政策引导、企业落地。
当前,需要尽快规划统一的消费品流通物流体系,推广“一盘货”先进流通模式在更多行业、更多企业的实施,培育有能力承担消费品流通模式变革的骨干物流企业,尽快建成网络化、技术先进、覆盖能力更强的物流体系。
总之,提振消费一方面需要刺激消费,拉动消费。但从长期来讲,改善供给质量,优化流通模式更加重要。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