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两极的房产市场
12月15日,北京门头沟的曹各庄南路,道路两旁停满了车辆,人们急匆匆朝着一个方向前进,让人还以为是哪家网红店开业,吸引了如此多的消费者。
打听了一圈才知道,原来是周围一家名叫电建·长安华曦府的项目开盘,大家都是来买房子摇号的。来摇号的大多是年轻人,有和另一半一起来的,也有和爸妈一起来的。
现场竞争想不到的激烈。一位负责摇号的员工告诉我,摇号现场一开始只摆了1208把椅子,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就全坐满了。后来只能紧急联系活动公司,又加了150把椅子。但也杯水车薪,还是有不少人只能站在两旁,等着摇号。
电建·长安华曦府选房现场
王昌就是其中一位。起初看着这么多人,他有些意外,但也没放在心上,他猜测,这么多人是不是都是房托啊?但在摇号到400还没摇到他的时候,他慌了。万一自己的意中房被别人抢走了可怎么办啊?
买房摇号的现场,竟然有了一种抽取自己“人生盲盒”的即视感。
不到3个小时,这套楼盘的首期房源就宣布售罄。开盘结束,一位销售回到营销中心,看到楼下还有100多组客户在一边吃着外卖,一边试图等待还会不会有余房开售。
这位销售表示,那天有客户一直等到凌晨2点,还在为了没有选到理想的户型或是楼层而在营销中心哭,甚至在众人面前恳求,“还有吗?我要买。”
竟然有房子能如此火爆,甚至到了一房难求的地步。在2024年的房产市场,这可是件稀罕的事情。
毕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宁愿租着一套大房子,也不愿意花几百万添置一个老破大,或是为了一个学位挤在3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里。
在被爸妈念叨买房后,辛昕也看了三年的房子,类型从市中心看到郊区,从小户型看到大户型,有新楼盘也有二手房。虽然也看过一些各方面都符合心理预期的房子,但辛昕还是没敢轻易做决定,万一未来房价又跌了呢?万一未来有更好的楼盘呢?万一自己失业还不起房贷了呢?
《小日子》剧照,图源网络
她决定再观望一阵,而且,“住在出租屋里的生活也没什么不好。”
不光是辛昕。一系列数据也在表明,消费者买房的热情正在降温——京楼销售排行榜曾发布《2024年北京楼市成交排名总榜》,显示2024年北京市商品住宅新增供应32102套,同比下降23.30%;成交37178套,同比下降26.82%;成交面积472.29万㎡,同比下降24.16%;成交均价56855元/㎡,同比下降5.62%;成交金额2685.19亿元,同比下降28.43%;目前存量69532套。
可见,在买不买房这件事上,年轻人要斟酌的更多了。
不过年轻人并不是完全不买房了,在2024年的房产市场,北京还是诞生了不少全年成交金额超过30亿元的明星楼盘。社交媒体上也还有年轻人在分享自己的买房上岸思路。
看着年轻人一边降低买房的热情,一边拼力争抢房型,我们也不禁好奇,房产市场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冷热两极的现象?
性价比到“情价比”的升级
在买房这件事上,年轻人的购买标准愈发严苛了。
性价比是他们最基本的考量。
有人会在买房前提前做功课,汇总出网友们分享的性价比最高的楼盘,有针对性地实地考察;有人把房子的信息汇总给deepseek,让它分析下房子值不值得买;还有人为了找出性价比最高的房子,专门打造了一个房屋打分表格——
2021年,工作已经稳定下来的张蕾有了在北京买房的打算,三年来,她看了几十套房子。每看一套楼盘,她就会打开自己的excel表格,从配套设施、地理位置、房屋设计、小区环境都多个维度,对其进行打分和比对,并将总分与单价相除,换算出性价比系数。最终,在父母的资助下添置了一套“性价比之王”。她把自己的购房思路分享到社交媒体上,吸引了不少想要买房的年轻人,纷纷在评论区求打分表。
社交媒体上流行的购房表格
精密计算的背后,是年轻人对房屋性价比的执着与追求。
不过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频繁波动与消费情绪的变化,既要又要的年轻人,将这套买房公式升级了。
最近,“后浪研究所”发布了一期《2024年度“消费升级”报告》,我们发现,这届年轻人,一边抠抠搜搜,一边狠狠花钱,而能让他们花大钱的动力就在于,为体验付费、为快乐买单。
也就是说,在消费时,年轻人已经不单单考虑价格优势了,更偏向于衡量自己能从中获得的满足感、喜爱值、舒适度等多种情绪能量。而这种全新的标准也可以被定义为一种全新的消费态度——“情价比”,即为获取某种情感体验或情感联结所投入的综合成本,与其带来的情感满足感之间的比率。
而在买房这件事上,当房子作为一个投资标的品的一面越发被弱化,它作为一个大件消费品的一面便日益被强化。
对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说,房子这个大件消费品,性价比当然是他们要的,但同时,一套房子所具有的情价比,更是他们所看中的。
在大厂工作的Lily也在去年决定买房。她在海淀、石景山先后看了几套价格较低的新房子,有些卖点是距离地铁只有1千米,有些卖点是学区房预备役,还有些卖点是周边配套设施完善。看来看去,虽然房子都不差,Lily却总没有购买的冲动。直到她在一套二手房里,听到房东介绍卧室里装配了全景落地窗,每逢春夏都可以从卧室里看到楼下的花海,宛如莫奈画作般。Lily心动了。她感叹,自己想要的不只是房子,而是每天推开窗户就能“续命”的诗意具象化。
像Lily一样,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购房决策,正在经历着从“升值空间”到“情感场域”的范式转移。在社交媒体上,你能看到许多年轻人都因为大飘窗、小院子的阳光普照,咖啡角、吧台的温馨设计,以及开放式厨房的烟火气而做出了买房的决定。
电建·长安华曦府样板间里的咖啡角和餐边柜
资产增值是未来的事,有,当然好,但追求情绪价值的具象化表达,是近在咫尺的事,他们更迫切渴望在有限的能力范围内实现无限的自我享受。
在他们心里,已经生成了一套升级迭代的买房计算逻辑。
32岁的李欣和老公本来打算在海淀购买一套8万一平,建于2000年的二手学区房。俩人算了一笔账,如果俩人能在这套40几平的房子里住40多年,换算下来相当于每天要花219元购买教育焦虑。与其这样,不如购买一套五环外每平4万出头的房子,剩下的差价送孩子去上国际学校也绰绰有余。还有每周都能带孩子去周边露营,接触大自然的地理优势,情绪价值和生活体验拉满了。
“房子不该是压榨三代人的牢笼,而该是装载生活可能性的容器。”李欣说,在房子的选择上,她开始用“情价比”换算房子的价值,变成了一个十足体验派。
像李欣一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把房子作为情感载体而非资产符号,一场关于房子"情价比"的比拼已然来临。
房地产迈入“情价比”时代
在这个被不确定性裹挟的时代,年轻人也对房子有了新的定义。
他们渴望的不再是四面墙围合的物理空间,而是一处能随时按下暂停键的精神家园。
也正是观察到年轻人的需求变化,当传统开发商仍在以“低价促销”“学区溢价”为卖点时,中国电建地产却开启了一场“居住价值”的全新升级。
以热销的电建·长安华曦府为例,在这里,年轻人可以体验到“15分钟情绪供给圈”。只有350米直线距离的上岸地铁站,轻松缓解通勤焦虑;10分钟内便可抵达的中骏世界城和龙湖长安天街,生活刚需无惧缺失;15分钟车程的首钢园内,咖啡馆、公园一应俱全,精神家园就在身边。
在这里,年轻人可以获得一个“长期的生活搭子”。轻奢的设计,园林的配套,让白天在CBD、产业园、高楼大厦披荆斩棘的年轻人,回家后可以一键切换到平静、闲适的状态,过上一种既摩登又逸境的⽣活。
在这里,年轻人可以找到一处“全能满配式家园”。它既创新拓展了室内的尺度,提高了空间使用率,又诚意满满,初次见面就送你满配精装;还利用空间巧思,为年轻人提供极致收纳,让年轻人的每一个精神寄托都所承载,每一个兴趣梦想都有所施展。
在这里,年轻人可以轻松实现“梦想中的生活场景”。270度的转角落地窗,让你睁开眼睛就能看见西山;小户型也能实现二室与三室的自由选择,帮你在"二人世界"与"三口之家"间也能随意自切换。每一处设计都在回应年轻人对“诗与远方”的具象化渴望。
可以说,中国电建地产也重构了一套房子的价值公式,它用每平米5万的定价,浇筑出超越5万的情绪价值,创造了不止5万的生活品质。在具有性价比已经成为房产市场的基本操作时,中国电建地产却给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性价比之外,兼具“情价比”的好房子。
电建·长安华曦府样板间中,被阳光和美景环绕的270度转角落地窗
中国电建地产通过电建·长安华曦府,重构了房地产价值评估体系,促使行业重新审视产品力、生活理念、情绪价值等要素在价值天平上的分量,成为了给消费者提供 “情价比” 房子的先驱者,并成功引领房地产行业进入“情价比”竞争的浪潮。
当传统的居住需求可以被充分满足后,“情绪价值”正成为新的定价锚点,也就是说,年轻人买房的“情价比”时代已经到来。
“情价比”时代的到来,也许代表房子终将回归本质——它是可以盛放三餐四季的容器,是可以安放疲惫灵魂的港湾,更是打开理想生活的钥匙。
而中国电建地产想要给年轻人提供的,并不单单是一套房子,是一份一线城市的生活品质入场券,是一件对抗焦虑的护身符,更是一种不摆烂的生活态度。
也许未来,房地产的终极战场将不仅是地段与面积,更是单位空间内装载的生活和情感密度。毕竟,年轻人想要的,从来不是钢筋和混凝土,而是被认真对待的生活可能性。
而对于房地产来说,谁能读懂年轻人对生活的渴望,谁就能赢得未来。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封面图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