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记者从成都海关获悉,结合四川实际情况和需求,成都海关从培育外贸新动能、提升对外开放能级、促进跨境贸易便利、营造良好口岸营商环境等四个方面细化配套举措,形成了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企业通关便利的18条措施,推动外贸稳量提质发展。
“接地气”——
18条措施制定“问需于企问计于企”
“此次出台的18条措施,既有针对性细化、多项创新举措,也‘问需于企’精准服务企业发展,具有鲜明的‘接地气’特点。”成都海关相关负责人称,在研讨制定这些措施过程中,成都海关开展了稳外贸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调研,广泛听取外贸企业的意见和建议。所制定的这些措施以《国务院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为指导,在《海关总署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企业通关便利十六条措施》框架内,充分考虑四川实际和外贸市场主体所需。
比如,在针对性细化方面,针对促进跨境电商发展,细化出台了持续推广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款担保电子化、推动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跨关区退货试点落地、积极争取跨境电商网购保税零售进口跨关区退货纳入试点;针对扩大特色农产品等商品出口,自主创新出口农产品加工企业注册登记远程视频考核;针对吸引和便利商务人员跨境往来,在旅检现场首创“中心+现场”远程联动行李物品监管模式,持续深化“智慧旅检”建设,提升跨境旅客通关体验。
“问需于企,问计于企”则是另一个特点,此次出台的18条措施中有多项支持企业发展的举措。比如,在促进高级认证企业享惠扩面上,成都海关在全国海关首创AEO企业海关管理专员制度,为AEO企业提供全周期服务管理,实现海关惠企政策直达快享、疑难问题快速协调处置。
不仅如此,成都海关还常态化落实“海关关长送政策上门”等机制,持续深化海关政策解读,推动海关惠企政策直达外贸主体,让企业实实在在享惠。通过应用“企业问题清零”机制、成都海关门户网站、12360海关服务热线等方式,畅通问题反映渠道,建立“你呼我应”机制,积极回应企业诉求,及时化解企业难题。
成都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成都海关将深入企业送政策、听意见、解难题,通过提高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全力帮助企业稳预期、拓市场、提信心,为促进外贸稳定增长贡献更多力量。
探索创新——
着重从四个方面推出多项创新举措
据介绍,除全面落实国务院相关决策部署和延续海关总署工作安排,成都海关还紧密结合四川外贸发展实际,重点围绕推动开放平台释能、助力国际物流枢纽建设、支持优势产业提质倍增、加快推进“智慧口岸”建设四个方面,积极探索推出多项创新举措,通过创新监管模式、优化通关流程,持续提升通关效率,为企业降低费用成本。
在推动开放平台释能方面,成都海关提出支持成都国际铁路港和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探索“区港一体化”模式,实现区、港之间货物快速流转,降低物流成本;优化“同企跨片”模式,降低企业在综合保税区不同片区间的结转成本,实现快进快出。
在助力国际物流枢纽建设方面,成都海关明确支持航空公司拓展货运航线,拓展“空空中转”业务,深化“多点交运”“空侧内转”等创新举措,助力提升航空枢纽中转集疏能力;试点将经成都航空口岸中转出口的跨境电商货物纳入“空侧内转”范畴;支持在具备条件的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开展多式联运业务。
在支持优势产业提质倍增方面,成都海关支持集成电路等行业重要设备、关键零部件便利通关,对一线进口保税仓储的机电零部件实施“集中检验+分批出区”模式改革。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对符合条件的进口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给予通关便利。深化进出境特殊物品“关地协同”联合监管模式,支持创新生物医药研发用特殊物品合规进出境,支持四川创新生物药和疫苗全球多中心临床实验。
在加快推进“智慧口岸”建设方面,成都海关积极支持深化“智慧陆港”“智慧空港”等“智慧口岸”建设,建立数据交互方式,推进智慧口岸与智慧海关深度融合。支持四川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特色应用功能建设和推广。支持信息化系统建设,完成“区内直转”一次申报系统建设。
一图读懂↓↓↓
责编:刘安琪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成都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