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的社交,跟蜻蜓点水似的,浅尝辄止,真深入的没几个。
别不信,这年头看人最透彻的地方,不是见面三分情,而是微信。
老话说得好,“透过现象看本质”,你刷几眼朋友圈,瞅瞅那点赞评论的套路,基本上这人啥德行就出来了。
俗话讲“人心隔肚皮”,不管你眼睛多尖,看到的也不过是表面,心里的那点猫腻,隔着屏幕你就更别指望看穿了。
编辑
01
用钱,看实力。
过年过节,抢红包的机会一个接一个,群里那气氛简直嗨到不行,谁不喜欢呢?
抢红包那一刻,钱从天而降的感觉,刺激得心脏砰砰直跳。
微信花钱也是个好东西,扫一扫就行,省去了带现金的烦恼,真是走哪儿都方便。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那么轻松潇洒。
记得有次遇到个陌生母亲,哭诉着说儿子高烧不退,只需要一点退烧药,可微信里只剩下十二块钱,一盒药都买不起。
这场景真让人心酸。
这种“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的事儿,古今都不少见。
红包这东西,大小有别,给得多的人总是被高看一眼,谁都觉得这是有实力的主儿。
可还有些人,为了面子,兜里空得叮当响,也要发个大红包撑场面,结果过得捉襟见肘,自己把自己逼得喘不过气来。
长时间潜水在群里的,多半是经济状况不佳,怕露出破绽被人看笑话,只能默默看着别人炫耀。
而那些真有实力的人,钱从来不乱花,也不在乎什么节日表现,而是能稳稳地保持经济往来,活得自在有底气。
02
头像,看人品。
“盲人摸象”的故事我们都听过,摸到耳朵就说大象是簸箕,摸到腿就说是柱子,摸到身子就成了一堵墙。
微信头像,其实就像摸到大象的一部分,光看那小小的图案,不见得能看透一个人,但却能窥见些许人品的端倪。
微信头像有多种,真真假假、模糊不清的都有。
有人用自己的照片,那是实在;有人搞个卡通图,那是俏皮;有人放些艳俗女人的照片,那是带着目的的,有啥动机大家心知肚明;还有人用些恶毒的图,那就是不友善的表现。
头像不过巴掌大小,却是人性的小窗口。
世上的头像千奇百怪,每个人在选择时,都无意中暴露了些内心的角落。
头像是个简单的选择,却能折射出一个人的风格和性格。
人品好不好,不用多解释,看看头像,你心里就有数了。
03
群聊,看态度。
群聊这东西,说是拉近距离,其实往往也拉远了心。
就像1861年那会儿,屠格涅夫刚出版了新作《父与子》,兴奋得不行,当众朗读的时候,托尔斯泰居然当场打瞌睡。
俩大文豪坐在一块儿,本该是文学碰撞的火花四射,可那冷漠的场面,不知戳了多少人的心。
群里有亲戚、朋友、同学、同事,一人开个头,大家就跟着接龙,聊得天翻地覆,似乎什么都能分享。
抢个红包,聊聊过去,说说现在,热闹是热闹,可真心有几分?
群聊的活跃度、参与的态度、对别人的评价和互动,暴露了一个人处事的态度。
热情的巴巴回复,冷淡的只言片语,还有那些悄悄退群的,都是社交里的冰山一角。
大文豪托尔斯泰说得透彻:“每个人的生活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个人的生活,它的趣味越抽象,它便越自由;另一方面是群体的生活,个人在群体里不可避免地要遵守那为他预先规定的法则。”
总有些人,天生不爱凑热闹,群里不言不语,沉默是他的态度。
人与人之间,保持距离才是长久相处的秘诀。
真朋友不在群里靠言语互动,而是在风雨来临时的那份默默陪伴。
04
细节见人生,时间见人心。
人啊,啥样不是一成不变的,还得靠时间打磨。
瞅见个不顺眼的别急着下结论,说不定人家过几年就变好了;那些发个笑脸给你装得贼热情的,没准心里打着小九九呢。
真正耐看的,是那些平时不咋显眼,但关键时候总在你身边,散发正能量的朋友。
人生在世,遇见都是缘分,别亏心,别亏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