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Eric 编辑|Zuri
“
谁掌握了大脑与机器的连接权,谁就握住了未来流量的终极入口。
”
2025年以来,全球科技似乎进入喷发状态。各种先进技术和应用竞相角逐,其中少不了脑机接口。
前不久,马斯克旗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发文称,过去一年中已经有三名瘫痪患者接受了Neuralink的植入。Neuralink首款产品名为“心灵感应”(Telepathy)。植入该产品后,人类仅须意念就能控制手机或电脑,并通过它们可以控制几乎任何设备。
meta掌舵人扎克伯格此前透露,meta正在研发一项脑机技术,未来用户可直接通过大脑输入文字。最近根据《麻省理工技术评论》报道,meta已经成功研发出一种系统,能通过AI模型结合具体硬件将用户大脑信号映射成具体键盘字符,准确率大约为80%。这意味着,该系统能够正确判定用户想要“敲击”的键盘字符。
这些近似科幻的场景,正将脑机接口推向科技竞争的核心战场。谁掌握了大脑与机器的连接权,谁就握住了未来流量的终极入口。
与此同时,脑机接口也从实验室蔓延到商业世界,开辟出一片全新的掘金地。麦肯锡预测,在未来10到20年,全球脑机接口产业将产生700亿~2000亿美元的经济价值。
在技术和商业的双重推动下,脑机接口已经打响一场新的流量革命。
02
商业化前景:从医疗到社交的“场景裂变”
不管在技术上存在何种优势和劣势,脑机接口的商业化前景依然是较为可观的。
目前来看,脑机接口最成熟的应用仍集中在医疗领域。全球约10亿人受神经系统疾病困扰,而侵入式技术已经能让渐冻症患者重获交流能力。
2月12日,沙特阿拉伯NEOM未来新城宣布,对美国脑机接口企业Paradromics进行战略投资。双方将联合建立中东及北非地区首个脑机接口卓越中心,为运动障碍、语言障碍及认知损伤患者提供突破性治疗方案。作为Neuralink的竞争对手之一,Paradromics在医疗领域拥有很大潜力。
除了医疗,社交也是脑机接口重要的商业应用领域。
对于meta而言,其Brain2Qwerty模型的终极目标或许是将脑机接口融入日常交互。比如,meta用户通过AR眼镜“默念”搜索关键词,或者直接在Facebook上发送“脑电波消息”。这种新的社交方式一旦普及,无疑将重构流量分配规则:谁能抢先捕获用户的“第一念头”,谁就能抢占注意力经济的新高地。
当然了,不管是何种硬件设备,最宝贵的价值是其产生的数据,对于脑机接口而言同样如此。
相比线上的用户行为数据,脑电信号更能挖掘出用户的潜意识偏好,是一种更为珍贵的“原料”。不过,如何利用这些数据需要引起监管方警觉。毕竟,潜意识如果作为一种数据被泄露,造成的危害性可能更大。
当思考本身成为一种交互方式,流量入口从手机屏幕转向了人类大脑。众多企业已经争相入局,通过布局医疗、社交等领域抢占流量入口。对于许多用户而言,脑机接口依然是陌生的。企业要真正打开市场成为头部选手,还是要在性能、安全、隐私之间找到平衡。
参考资料:
meta’s Mind Reader: Brain2Qwerty Translates Thoughts Into Text
Neuralink: Decoding the Hype Behind the Brain Chip
文末互动:
你看好脑机接口的商业化前景吗?
评论区告诉我们你的看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