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零售 » 正文

政策赋能,免税激励——让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与发展“不差钱”

IP属地 北京 编辑:江紫萱 华夏国粹南音曲艺网 时间:2025-02-22 00:30:2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强化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凝聚起同心共圆中国梦的磅礴伟力,全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携手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应扎根传统、守正创新,在新征程上奋勇前行,于新时代中建功立业。

在全球化浪潮奔涌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承载着弘扬民族精神、促进多元文化交流互鉴的重大使命,意义非凡。但当前,以民间形式开展的海外合作却面临着资金与专业资源错配的棘手难题,发展举步维艰,处境颇为尴尬,亟待探索出有效的破局之策,从而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更广泛、更深入的传播与发展。

一部分在商业领域长袖善舞、积累了雄厚资金实力的企业家,由于在文化艺术领域缺乏长期的浸润与沉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传播价值认知不足,难以凭借自身意识在文化传播的舞台上主动发光发热。在商业决策的逻辑里,他们往往聚焦于季度财报和短期股价波动,习惯以投资回报率作为衡量一切项目的标尺。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国际传播这类需要长期耕耘、文化价值大于短期商业利益的事业,他们的目光很难停留。在他们眼中,文化传播项目像是一场风险未知、收益不明的冒险,远不如成熟商业领域的投资来得稳当。这种短视的思维方式,使得大量资金在传统商业赛道中过度聚集,而文化传播领域却因供血不足而发展滞缓,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与错配。

反观那些真正扎根于文化艺术领域的个人与机构单位,他们凭借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深刻理解,拥有着丰富的传播创意和卓越的专业能力。他们精心策划的文化展览,能够以独特视角展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构思精巧的文化交流活动,有望在国际舞台上引发强烈共鸣。但这些满怀热忱的文化传播者,却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资金匮乏如同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威胁着他们的传播计划。一场原本可以震撼世界的文化展览、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或许因为无力支付昂贵的场地租金,只能无奈延期甚至取消;一次与国际知名文化机构的合作交流活动,可能因为凑不齐邀请嘉宾的差旅费,而错失提升国际影响力的绝佳机会。无数闪耀着创意火花的文化传播项目,就这样在资金短缺的困境中夭折,这不仅是文化传播者个人的遗憾,更是中华传统文化国际传播事业的巨大损失。这种资金与专业资源的失衡状况,如同一道坚固的屏障,严重阻碍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步伐与影响力拓展。

面对当前困境,政府理应发挥引领带头作用,加大力度鼓励国内企业家积极主动参与。以家国情怀为纽带,唤起企业家心底的热忱,全力支持民间外交,无疑是打破这一困境的关键所在。

政府可充分运用政策引导这一强大杠杆,制定一系列极具吸引力的政策措施。一方面,给予参与文化传播赞助的企业税收优惠,切实减轻其经济负担,使企业在助力文化事业发展的同时,也能收获实际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通过荣誉表彰,借助官方认可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与美誉度,激发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与荣誉感。此外,还可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在文化传播赞助中表现卓越的企业给予额外奖励,进一步调动企业积极性。

国内企业家群体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不仅掌控着大量的社会财富,更在社会资源整合与引领发展方向上发挥着关键作用。在中华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道路上,若能激发他们的家国情怀,凝聚起这份强大的力量,必将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为企业家参与文化传播提供有力保障。政府层面,除了给予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参与文化赞助的经济成本,还可设立“中华传统文化国际传播贡献奖”,对在文化传播赞助中表现卓越的企业进行公开表彰,将其事迹纳入地方经济发展报告,提升企业在区域发展中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在社会层面,鼓励行业协会、商会组织开展文化传播公益活动,邀请积极参与的企业家作为形象大使,分享他们的经验与感悟,在行业内形成示范效应。同时,利用媒体平台,广泛宣传企业家支持文化传播的善举,通过专题报道、人物访谈等形式,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与品牌价值,让企业家们在收获精神满足的同时,也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商业回报。

当国内企业家的家国情怀被充分激发,他们积极投身于中华传统文化国际传播事业,提供经费赞助,必将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这股力量将推动中华传统文化跨越国界,走向世界,在全球文化交流的舞台上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让中国文化成为连接世界各国人民心灵的桥梁,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与发展。

政府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家支持中华传统文化国际传播,不仅能解决文化传播的资金问题,还能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政策引导下参与到文化传播事业中时,能够带动全社会对中华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关注与重视,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文化传播的良好氛围。这对于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都将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为了确保这些政策能够精准落地、高效执行,政府需建立一套完善且透明的政策执行与监管机制。一方面,设立专门的工作小组或管理部门,负责对接企业的咨询与申请,简化办理流程,提高政策兑现的效率。从企业提交免税申请材料到审核通过,制定严格的时间节点,确保企业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享受到政策优惠,避免繁琐的手续和冗长的等待时间消磨企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加强对政策执行过程的监督,防止出现权力寻租、违规操作等现象。通过定期审计、公开公示等方式,让政策执行在阳光下运行,保障政策的公正性和权威性,让企业放心参与到中华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事业中来。

随着政府政策的持续发力和不断完善,国内企业家将更加踊跃地投身于中华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伟大事业中。在政策的引导下,企业与文化机构、文化艺术领域的个人携手共进,以创新的传播方式、丰富的传播内容,让中华传统文化跨越国界,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吸引全球观众的目光,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知名度,书写中华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崭新篇章,为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中国华夏文化网总编辑陈家服(右)与副总编林素梅(左)合影于马来西亚拉曼大学▲

作者:中国华夏文化网总编辑 陈家服

副总编 林素梅

2025年2月21日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