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要生产“颗粒硅”了?通威股份回应:是“粒状硅”,具体信息暂不对外披露

IP属地 北京 编辑:钟景轩 蓝鲸财经 时间:2025-02-21 20:32:00

蓝鲸新闻2月21日讯(记者 崔陆鹏)日前有消息称,通威股份旗下永祥股份已在公共平台公示“颗粒硅”产线的环评。对此,外界疑虑,通威股份是否要生产“颗粒硅”了?

蓝鲸新闻搜索了这篇名为《四川永祥新能源有限公司二期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的文件发现,文中并未提及“颗粒硅”,仅注明“项目总投资400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提升产品的多元化,拟在现已改进的各类工艺参数基础上对二期项目进行技术改造,新增1万吨/年高纯多晶硅生产线和1万吨/年粒状硅中试线,最终形成10.1万吨/年多晶硅产能(含9万吨/年太阳能级多晶硅、1万吨/年太阳能级粒状硅和0.1万吨/年电子级多晶硅)。”

2月21日,通威股份回应蓝鲸新闻称,该项目名为“粒状硅”,为配套增强棒状硅竞争优势的研发项目,核心工艺、关键参数及品质管控体系已形成独立技术路径,与行业其他技术方案存在实质差异。

对于“粒状硅”的具体情况,通威股份回应蓝鲸新闻称,出于知识产权保护及商业机密考虑,具体信息暂不对外披露。但该公司强调,布局该技术是为进一步夯实光伏上游材料的竞争壁垒,通过工艺互补优化成本结构,为产业链客户提供更高价值的产品组合。

蓝鲸新闻采访部分光伏人士得知,通威股份计划生产的“粒状硅”颇为神秘,均被告知不了解“粒状硅”,至于“粒状硅”与“颗粒硅”是否为同一生产工艺,二者孰优孰劣,并不知悉。

深耕棒状硅多年,通威为何开始试水“粒状硅”?

某光伏组件企业人士则告诉蓝鲸新闻,棒状硅虽然市占率更高、品质更好,但不一定更赚钱,“光伏价格战,也传至上游供应商,多数硅料企业2024年处于亏损状态。”在产业链价格未见明显复苏的情况下,降本成为各企业保住利润的关键,也导致近期颗粒硅市场销售有明显提升。

以生产“颗粒硅”的协鑫科技为例,据其2024上半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录得营收88.63亿元,毛利-5.53亿元。

1月21日,协鑫科技还发公告称,截至2024年第四季度,颗粒硅生产现金成本已降至 28.17元/公斤(含研发成本),较2024年第一季度下降24.17%。截至公告日,协鑫科技已彻底退出了西门子法多晶硅的相关直接和间接投资公司,全力专注颗粒硅的产业发展。

据蓝鲸新闻了解,目前,光伏用硅料主要以颗粒硅与棒状硅为主,其中通威、大全等头部企业主要生产棒状硅,协鑫科技则在几年前选择“颗粒硅”路线。

“棒状硅料具有高纯度、无杂质、优良的电学和光学性能,适用于半导体和光电器件制备,在对产品质量要求极高的应用场景中占据优势。”某硅片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蓝鲸新闻,颗粒硅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在生产过程中,颗粒硅的综合电耗更低,且节约了硅芯、人工和折旧等成本;在拉棒环节,颗粒硅能节约破碎成本和加料时间,提高单产。但目前颗粒硅也仍存在杂质含量相对高、生产可控性弱、成本及品质不稳定等方面的缺陷,总体作为掺杂使用。

据蓝鲸新闻了解,截至目前,光伏用硅料仍以棒状硅为主,自去年下半年开始,颗粒硅的市场份额有所上升。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此前预计,到2025年,颗粒硅市场占有率有望达到20%-25%‌。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