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阿里云Q3业绩增速近翻倍,吴泳铭称未来三年进入最大资本支出建设周期 | 看财报

IP属地 北京 编辑:冯璃月 钛媒体APP 时间:2025-02-21 19:03:28

图片系AI生成

阿里云过了个好年。本以为独家支持春晚就是“吃饺子”了,没想到饺子里还放着幸运硬币。

2月20日,阿里巴巴发布2024年12月份季度业绩,2025财年第三季度(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季度)营收280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调整后EBITDA 620.5亿元人民币,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489.45亿元(67.05亿美元)。净利润为人民币464.34亿元(63.61亿美元),同比增长333%。

只看财报数据,阿里巴巴取得了一个超出预期的表现,尤其在利润方面,说明阿里巴巴聚焦主营业务降本增效的策略效果良好,但真正让阿里巴巴股票大涨、备受看好的“幸运硬币”,是云+AI的战略得到普遍认可。

本季度,阿里云实现营收317.42亿元,同比增长13%,相比上一季度7%的增速接近翻倍,该增长得益于AI相关产品推动的公共云收入增长,AI收入已连续六个季度三位数增长。

自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兼任阿里云董事长与CEO算起,阿里云的战略转向已经一年有余,但直到今日才在资本市场兑现价值。点燃市场情绪的导火索,无疑是当下火热的DeepSeek。

市场变了,阿里云没变

阿里云的战略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

简单来说,就是云+AI的飞轮效应,其逻辑是AI的大量采用必然带动云服务的增长,企业客户用了阿里通义大模型,会继续采购阿里云的云产品,就像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催生了云计算行业。

复杂之处在于“云+AI”的内部构成,即云服务和大模型如何协同作战,以热议的开源和闭源为例,开源意味着靠大模型本身挣不到太多钱,API收费也仅仅跟随行业形势,弥补一些研发投入。

按照官方的表述,阿里云是国内最早也是唯一开源自研大模型的“大厂”,也是全球唯一一家积极研发先进AI模型并且全方位开源的云计算厂商,业界率先实现“全尺寸、全模态、多场景”开源。

一年多以前,如此坚定看好开源不是共识,毕竟大模型的业界标杆OpenAI没有完全开源,海外开源先锋meta的大模型效果也差闭源模型一代,业界普遍认为开源效果落后闭源模型效果将成为常态。后来的故事大家都已知晓——DeepSeek V3&R1让全球看到了开源大模型的潜力。

但是,值得强调的是,其中的关键不是开源或者闭源,而是大模型的普及程度,开源是大模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无论大模型开源与否,只要大模型普及,阿里云的收入都会有不错的增长,而DeepSeek恰好是用开源推进了大模型的普及。

“现在各家公司之间大模型的差异化其实是在逐渐缩窄的,也就是说,大家之间的差异化越来越不明显,开源模型和闭源模型之间的差异化也越来越不明显。”吴泳铭在财报电话会上表达了这一观点。

“我们认为这样的现状反而非常利好于云计算公司,因为无论是开源的模型还是闭源的模型,最终大部分的模型都要托管在云计算网络上。因此,对阿里集团而言,无论是未来模型能力的更大提升,还是各家模型能力的差异化不明显,我们都有非常明确的商业模式,也就是我们的云计算网络。”他说。

大模型行业的形势在快速变化,阿里云预先定下的战略得到了验证,这就是阿里巴巴以及阿里云受到资本追捧的原因。

确定性更强,史无前例的资本开支

过去一年,阿里云营收情况实现U型反弹,季度增速从3%左右增速迅速提升至本季度的13%,季度收入从255亿元增长至317亿元。

同时,阿里云对外商业化收入同比增长11%,在近几个季度保持稳定盈利,经调整后EBITA利润率约为10%左右,是中国唯一保持稳定盈利的云计算服务商。

可以说阿里云已经初步渡过了大模型时代的筑底期,比较难得的是,阿里云在保证营收盘的时候还兼顾了利润盘,虽然利润不多,但总归是有一些,这也与集团方面的兜底有关。

本季度财报并不计入DeepSeek开源之后带来的积极影响,而据吴泳铭透露,春年春节之后,阿里巴巴看到一个非常大的变化,推理的需求确实是在爆发。新增客户需求中百分之六七十以上都是推理需求,推动客户基数、使用场景、应用行业迅速扩大,也会提升阿里巴巴在AI基础设施上的整体利润率。

他还补充表示,云和AI的深度结合将成为最重要的AI基础设施。此外,云和AI的结合将在未来的云计算网络上成为输出AI智能最大的云计算网络之一,这也是阿里云的目标。

所谓的“智能”指的就是模型背后输出的token,阿里巴巴判断未来90%的token将会在云计算网络上生成,并在云计算网络上输出。如此巨大的模型所计算的量只有在云计算网络上才会具备最高的效率,只有通过遍布全球的数据中心,才能以更快速的方式输送给全球的应用开发者。

因此,阿里巴巴推出了史无前例的资本开支,吴泳铭宣布未来三年在云和AI的基础设施投入预计将超越过去十年的总和,是阿里巴巴集团历史上最大的资本支出建设周期。

作为参考,本季度阿里巴巴披露的资本开支(Capex)达317亿元,环比增长80%,虽然无法做线性测算,但年度资本支出也接近千亿,三年下来,意味着阿里巴巴将绝大部分利润投进去,足以说明阿里巴巴对云+AI投入的坚定。

吴泳铭也强调,“云计算是一种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同时具备的生意模式,尤其是在现阶段来说,规模效应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相信,集团整体的资本支出投入未来会对整体硬件采购、大规模的建设成本等等有比较大的改善。持续做大规模一方面会为我们带来更多客户,另外一方面也会改善我们的整体投入成本。”

更远的AI战略,更未知的商业模式

目前仍然是AI技术发展的极早期,大模型的能力还在快速演进,现阶段作为“卖铲人”的阿里巴巴,在收获云服务所带来显著增益之后,也公布了规划更远的AI战略,远期是AGI(通用人工智能)。

同样以互联网作对比,在产业发展早期,互联网基础设施大幅受益,到了产业成熟期,互联网本身的商业模式变革,更上层的应用业态繁荣远超往昔。

按照吴泳铭的说法,这可能是几十年一遇的行业变革。对于阿里集团来说,在AI战略里的首要目标是必须追求AGI(通用人工智能),不断追求突破模型智能能力的边界。

“因为AGI可能远远超过现在可见的任何一个应用场景。我们现在的所有应用场景,无论是生产力的创作,还是最耳熟能详的AI搜索、Chatbot,这些只是在AI能力提升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机会。因此,我们认为智能能力的提升是这一轮AI技术生产力变革的核心主轴。”

他还表示,从实现AGI能够创造的商业价值上来看,所谓的AGI标准定义是“能够完成80%以上的人类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全球GDP的50%支出实际上是就业者的劳动工资支出,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如果能实现AGI,那么人工智能相关的产业大概率将会是全球最大的产业,有可能影响或者替代现在50%左右的GDP构成。

具体到阿里巴巴的应用侧,阿里巴巴集团各应用加速深度应用AI,例如淘天AI驱动营销工具“全站推广”的商家渗透率稳步提升,1688宣布所有面向商家的AI产品全部免费,夸克升级AI助手。值得一提的是,全球顶尖人工智能科学家许主洪已加盟阿里,负责AI To C业务的多模态基础模型及Agents相关基础研究与应用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继续推进大模型开源的战略,据悉,阿里即将推出基于Qwen2.5-MAX的深度推理模型。1月底,阿里发布了AI基础大模型千问旗舰版Qwen2.5-Max,在多项权威基准评测中,处于业界领先水平。

开源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目前,Qwen是全球最受欢迎的开源模型,截至2025年1月31日,基于Qwen模型家族在Hugging Face上开发的衍生模型数量已超过90000个,成为全球最大的AI模型家族之一。

言而总之,DeepSeek热潮之后,阿里巴巴和阿里云可能是最大的受益方之一,吴泳铭操盘的AI战略兑现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阿里云也迈入了新的上升周期。(本文首发于,作者 | 张帅,编辑 | 盖虹达)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